游釣千年 第九十章 夜宿小高山
一行人穿行在樹木花草茂密的林間小道上,登上一座山脊,前方一片群山的主峰披積著皚皚白雪。
「哇!好美的雪景噢!」姑娘們歡呼雀躍。
「正值夏天三伏季節,竟然還積雪不化。」蔡萍說。
「這裡海拔高,平均海拔近四千米。夏日飛雪也不奇怪,此群山雖然稱作小高山,其實不小且高也。我們今日天黑前不一定能走出這片山區,大家要做好露宿山野的準備。」潤琨道。
「阿彌陀佛!潤琨師傅所言『平均海拔』是何意也?米指何物?」道真手柱禪杖,轉身迷惑地問道。
潤琨心中直呼慚愧,竟然又把眼前這位唐朝和尚搞忘了。他向道真方丈解釋說:「這海拔之說是我從一位雲遊四海、知識淵博的高士處聽說的。有人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基準點,高於這點多少就是海拔多高。米也是他在外域聽說的計量單位,一丈大概相當於三點三三米。由此算來,這小高山的平均海拔大約有一千多丈高。」
「阿彌陀佛!怪哉怪哉……。」道真聽得雲裡霧裡的,搖搖頭,拄著禪杖繼續趕路。
在青青蒼蒼、奇花異草的群山中,白色的雲霧飄浮在半山腰。山巔、山腰、山谷生長著形態各異,迥然不同的花草樹木。小高山的氣候真可謂瞬息萬變,本是晴空萬里,艷陽高照。當越過一道山谷,順著一條像游龍盤旋在山林間的窄道,剛爬到半山一道峭壁下。空中飄來一大片烏雲,天色頓時陰暗下來。先是滴滴答答落下小雨點,接著嘩嘩啦啦下起了大雨。
「快隨老衲上去,進洞避雨。」道真喊道。他定是常行此道,對山中環境熟悉。率先手握從懸崖上垂下的藤蔓,登上位於峭壁上的一處洞穴。眾人跟著順藤而上,進入離地四米多高的壁洞躲雨。
此洞穴掩蔽在一簇茅草和藤蔓後面,洞口有一人高,可容兩人同時進出。進入洞內,感覺涼風拂面,眾人精神一振。朝洞內前行幾步,頓覺光線昏暗。道真方丈從包袱中取出火鐮、火石、火絨。用鐮刀刀刃與火石反覆撞擊,磨蹭出的火星將火絨點燃,方丈把火絨湊到嘴邊,連續短吹了幾口氣,那捲起的火絨騰起了火苗。潤琨把洞口堆放的乾草松枝拿來架好,方丈把火點燃,洞內頓時被熊熊的篝火照得通明。這洞內寬敞,瘦石嶙峋,幽晦而陰冷。
洞穴深處,藉助火光看見形態萬千的怪石自然聳立著。潤琨點燃一根松枝,進向洞穴深處,只見山洞曲曲折折,深不可測。怪石黑影在火光下搖晃,顯得陰森恐怖。
「琨哥哥,別往裡走了,快回來吧。」陳紅她們在外面喊道。他見手中松枝快燃盡,便轉身回到篝火旁。
「這山洞深處方丈可進去過?」潤琨問正坐在火堆邊閉目打坐的道真。
道真睜開雙眼述說:「此洞名為無底洞,去年夏初曾與長安白馬寺照凡方丈進去過,當時照凡帶了顆核桃大的夜明珠,此珠在黑暗中光明四射,乃無價之寶。當時也是遇雨躲避進來,照凡好奇心重,便隨其持珠照明而入。此洞中寬窄不等,寬處可容百人,窄處隻身通過也必須彎腰或側身而行。當時行了半個多時辰都還沒到頭,不知洞有多深,且越行越向地下延伸。再加上下方隱約傳來嗡嗡嗚嗚的怪聲,便急忙返回。據昆明城中百姓傳說,此洞通往地底深處,有一類人怪物居於洞中。漢末曾有二武士相約,背上乾糧刀劍及百餘松油火炬棒入洞探險,結果有去無回。從那時起,便無人敢入此洞。」
「唉呀!真嚇人,等雨停了,我們就快走吧。」幾個女孩兒聽得毛骨悚然,盼望雨快停止,好儘快離開這無底洞。
「阿彌陀佛!看這雨還下這麼大,不知天黑之前能不能停,說不定我們今晚只能歇於此洞了也。」方丈起身到洞口望了望說。
「完了完了,我們今晚吃啥呢?」張晴說完嘟起嘴。
「呵呵,這不用擔心,老衲準備了乾糧的。」方丈打開包袱,原來全是白面大餅和一皮囊水。他說:「現在雨正瓢潑,一會雨就算停了,時間也晚啦。山中狼豹出沒,夜行危險,且剛落過大雨,山道泥濘濕滑,不易行走。」
「阿彌陀佛!方丈真是想得周到,潤琨等多謝了。」潤琨合掌稱謝,心道自己糊塗,一早只顧趕路,竟然把乾糧食水給忘了。幸虧道真方丈帶了食水,不然山中水還好尋,下著大雨,要想打獵尋食可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