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熹妃傳 第七百四十九章 人心惶惶
其最擔心的莫過於溫如言,准葛爾起兵,那麼身為大清公主的涵煙就會成為首當其衝的那個人。萬一汗王葛爾丹喪心病狂,做出什麼殘忍的事來,那後果不堪設想。
溫如言越想越擔心,幾次去求見胤禛,想知道關於涵煙的消息,哪怕隻言片語也好,可是胤禛只見過她一次,讓她回宮去好生待著,不要多想。至於涵煙情況怎樣,會否有事,隻字未提。
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准葛爾的消息也不住傳來,原來准葛爾根本沒想過要與大清同氣連枝,所謂和親且指定要皇帝嫡女,不過是出於試探的目的罷了。葛爾丹很清楚,若在正常情況下,以大清一慣的強勢態度,是絕對不會同意嫡女和親的,宗女已是最大的讓步。
可是這一次大清居然同意了,再加上郭羅克戰事粘連未定,葛爾丹敏銳的判定大清如今自顧不瑕,是起兵的最好時機。而且大清以為和親之後,雙方會相安無事,邊關守將定會松於防備,不堪一擊。
事情也果如葛爾丹所料,邊關守將根本不是准葛爾大軍的對手,甚至於軍隊已經到了城下,守將才堪堪反應過來。至於戰事結果不用說,一夜之間,城門被破,軍隊潰敗,逃得逃虜得虜,至於城內百姓,莫不連夜舉家奔逃。
葛爾丹的目標,從來就不是什麼公主,也不是財帛,而是整個原;他要重演近百年前清兵入關奪取大明天下一樣,奪取萬里江山。
這個消息於正月初一堪堪傳到京城,胤禛連夜如今允祥等人就是為了商議對策,年羹堯與岳忠祺皆粘著於郭羅克那邊不能動用,眼下,京還有何人可以帶兵對敵。
有人提議允禵,胤禛不許,皆告誡眾臣以後都不許再提;隨後允祥自動請纓,然胤禛擔心他身子,同樣不許。
在這樣連續否決了兩個後,眾臣竟再提不出合適的人選,堂堂大清,面對異族叛亂,竟然尋不出可平定叛亂的將領,令胤禛龍顏大怒,言道若真尋不出人選,他便御駕親征,誓要平定準葛爾,活抓葛爾丹這個背信棄義的卑鄙小人。
眾臣連忙跪地請罪,之後商議半夜,決定起用允禩與允禟,命他們率領左路軍;宋可進率領右路軍,征討葛爾丹。
宋可進是岳忠祺的得力部下,是臨時從青海抽調過來,原本調岳忠祺是最合適的,他身經百戰;無奈胤禛之前命他給年羹堯設下套,如今正是收的時候,輕易動不得,否則前功盡棄;只能由他部下代征。
不過宋可進也是一個奇人,他原是一個無名小卒,在羅布藏丹津一役,憑著斬敵無數的軍功,一躍成為岳忠祺的副將。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在整集軍隊的同時,胤禛命戶部,自尚書以下所有官員,全力支持此次征討,一定要保證糧草充足。
虧得入秋以後,沒有再繼續大旱,糧草勉強還供應得上,不過戶部尚書硬著頭皮告訴胤禛,糧草最多能支持兩個月,如果兩個月後,叛亂未定,而年羹堯那邊又沒有捷報傳來的話,便會出現糧草供應不上的局面,到時候只能二擇其一,否則兩邊都會拖垮。
不管怎樣,左右二路大軍順利出發,征討准葛爾。胤禛對允禩二人帶兵並不信任,是以宋可進除了征討准葛爾之外,還另有一重秘密任務,就是監視允禩的左路大軍,並且在他有任何異動時進行節制。
單論帶兵的能力,允禩不及常年帶兵在外的允禵良多,就算兩個人加一起也是不及;然正因如此,胤禛才放心讓他們帶兵,否則一旦不軌,收拾起來就無比麻煩。
另外,還有一則傳得沸沸揚揚的消息說當初入京求親的使者就是葛爾丹本人,為的是親自打探大清虛實,以便決定是否出兵,至於消息真假就無從知曉了。
雍正三年的春天在不斷傳到京城的軍情急報到來,征討准葛爾一事並不順利,葛爾丹詭計多端,連宋可進也不是他的對手,再加上後面糧草供應出現短缺,左右路大軍連續慘敗,而清軍的外強幹也被葛爾丹看在眼,趁機南下,一路bi進,令京城乃至後宮的氣氛也瀰漫著緊張之意,所以人都在討論這件事,唯恐准葛爾不知何時會bi進京城。
在萬般無奈之下,胤禛終於同意暫時提高賦稅,但他也命各州府縣衙貼出通告,只要叛亂一平定,便立刻減免百姓未來一年的賦稅。
在這樣的安撫政策下,提高賦稅一事並未鬧出什麼事來,有了銀糧,征討一事自然可以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