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血八旗 第七百二十八章 恭王黨的瓦解
更新:09-12 22:32 作者:巨兔木木 分類:軍事小說
兩宮太后計劃修理奕欣,可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籌劃了許久的一盤大棋。太平天國和捻軍了賬之後,朝廷的重點就從平定內亂轉移到了內鬥,內鬥的巔峰便是肅順送命。肅順的死是一個高峰,但卻不是結局,兩宮太后搞死了肅順之後,馬上便把矛頭對準了奕欣。奕欣勞苦功高,但是他才是最危險的人。
奕欣和咸豐競爭皇位等等,都是二十多年前的老黃曆了,如今要對付他,主要還是因為因為奕欣的實力太強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永遠都是這樣,要講究中庸平和,這種事沒有對錯可講,只要是能力強、勢力大的一律剪除,無論你是否對國家有益。當年咸豐針對果興阿的時候,果興阿也沒有明顯的異常舉動,而且對大清有極大的功勞,可是因為果興阿的能力太強、軍力太強,朝廷便一定要幹掉果興阿。
曾國藩拿下南京的之後,朝廷論功行賞,民間也是普天同慶。奕欣更是獲得了朝野的高度肯定,頌揚他是「豁達大度」、「定亂綏邦」的「賢王」,甚而一度形成了「只知有恭親王,不知有大清朝」的局面。人們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光芒四射的奕欣身上,兩宮清晰地感覺到皇室正宗的光彩已經漸被奕欣所掩蓋。這讓慈禧和慈安猶如芒刺在背、魚鯁在喉,她們不能坐視奕欣的異軍突起,更無法容忍皇室正宗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所以她們聯合了肅順,發起了對奕欣的第一輪打壓,也就是撤銷奕欣議政王頭銜的事件。
被修理之後,奕欣老實了很長一段時間,大家的槍口又都對準了張揚跋扈的肅順。可是當肅順倒下之後,大力推動洋務的奕欣,便馬上又露了出來。而且恭親王執掌內廷外朝大權之後,幹了一件非常明智,但卻很挑戰大清皇室底線的事——外省督撫盡用漢人,大力壓縮旗人所占比例。全國十名總督,除湖廣總督官文一人之外,其餘九人都都是漢人,至於十五省巡撫,則是清一色的漢人。而且九名總督中,湖南人占了五個,各省巡撫中,湘淮軍將領也占大半。這些被提拔重用的漢人大員,全都對奕欣感恩戴德,私下裡過從甚密。七爺奕譞進宮給自己哥哥配藥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經典名言「這又是一個肅順!」。
奕欣大量的啟用漢人大員,抑制旗人官員,還真和肅順是一個理由,因為漢人官員靠譜。相對於玩物喪志,靠著特殊關係謀求晉升的旗人官員,漢人官員們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艱難的爬上來的,所以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都遠強於旗人。而且漢人有將近四億,旗人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夠,同樣是一萬個人里出一個人才,漢人的比例也更多一些。這是自然規律,不是誰刻意營造出來的。反倒是大清前期,旗人官員居多,才是朝廷刻意弄出來的不合理現象。
恭親王黨羽眾多樹大根深,已經讓兩宮極為不安了,他親近北滿州和洋人的態度,更是讓兩宮反感到了極點。果興阿是叛徒,洋人是強盜,都不是好東西,虛與蛇委一下就是了,奕欣這麼上心,分明是挾洋自重,挾果自重,以便攬權。所以慈禧和慈安一定要尋找機會打擊恭親王,讓朝廷上下都知道,兩宮太后和同治皇帝才是清王朝的最高主宰。其他人,包括勞苦功高的恭親王在內,都不過是她們驅使的臣僕,都必須向她們效忠。
奕欣管著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自然而然的與外國人和北滿州接觸的機會便多,這是職責所在,他與各國關係僵硬才叫失職。憑良心說,奕欣未嘗沒有固勢自保的心思,但主要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至於超越職責的交往,奕欣也幹過很多,不過他也是為了國家。辦洋務,發展工業,不和外國人及北滿州交往,他奕欣自己可變不出機器來。
奕欣大力任用漢人,其實也和辦洋務、興工業有關係。儒家學說、孔孟之道,都是漢人發明的,他們自己自然也就學的更加透徹一些。所以漢人官員們,面對洶湧而來的洋玩意兒,雖然不歡迎,但排斥的也不是特別厲害。一代大儒曾國藩,更是到處宣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要師夷長技以制夷。奕欣辦洋務,必須要地方上的支持,這些漢人官員自然就成了首選。
八旗入關以來,旗人們傾心漢化,經史子集、繁文縟節,該學的不該學的,全都學了個遍。但這臨時惡補和千年傳承的底蘊畢竟不同,八旗子弟們學會了骨架,卻丟失了靈魂,成了一群窮講究的書呆子。朝廷里排斥一切先進東西的老頑固,旗人是漢人的好幾倍,而且帶頭的全是旗人。動不動就把祖宗成法,聖人教化搬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