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明當皇帝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明學校以及科考改革是詔
當王璟回到禮部大堂,坐在左右兩側處理事情的左右禮部侍郎張澯、楊廷和趕緊站了起來,看著他手中拿著的一道詔書,有些疑惑道,「部堂大人,這道詔書是?」
「你們一起過來看看吧!」
王璟擺了擺手,回到主位之上,將詔書直接展開在書案上。
張澯、楊廷和二人對視一眼,有些好奇今兒個這位部堂大人怎麼也賣起了關子,趕緊湊上前來仔細看了起來。
《大明學校以及科舉改革是詔》
看到這道詔書的開頭兩人又對視了一眼,最近朝野上下都風傳皇上準備對學校以及科舉進行改革,沒想到這事兒還是真的。兩人接著看下去,越看越是心驚,也越覺得不可思議。這麼詳細的改革舉措絕不是一個人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了,那這道詔書是誰寫的呢?
而看到最後的時候,兩人又發現了一處奇怪的地方,這道詔書最後沒有加蓋玉璽,那這位尚書大人拿回了又有何用?
兩人充滿了疑惑的望向王璟,也不待兩人開口,後者便解釋起來,「這道詔書是皇上準備頒布的,不過覺得還有些不夠完善,所以謄寫給咱們禮部衙門一份,希望我們能夠彌補其中缺陷。」
雖然這份詔書對大明的學校以及科舉都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不過除了廢除了院試之外倒也沒有對整個制度進行徹底改變,所以張澯、楊廷和二人看了這道詔書也沒有提出強烈反對,反而是對皇上能夠在這個年紀做出如此有魄力的決定感到吃驚。
「部堂大人,這道詔書出自誰之手的?」張澯此刻感到無比的好奇。
王璟想了想,也有些不太確定道,「或許是出自皇上身邊的近臣王廷相之手吧!」
「看來也只有他了。」二人也都贊同的點了點頭。
王廷相身為皇帝身邊的寵臣,當朝第一紅人。雖然遭受到非議是難免的,不過為人低調謙和,也不仗勢干涉朝政,在他們這些朝廷重臣們中的觀感還是不錯的。而現在從這份詔書看來看來能力倒也是非常不錯,皇上看重他也並不是不無道理,不過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天子也能夠擁有如此識人之明嗎?
三人似乎都想到一塊去了,對視一眼,均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王璟掃了二人一眼,「對於這份詔書,你們有何看法?」
「天下之興當屬教育,陛下設立縣學、府學、國學三級學校制度的確是大善之舉,不過讓所有的人都必須進學校學習之後方能夠參加鄉試、會試,是否有失偏駁?畢竟除了官學之外,還有私塾以及書院的存在,在此就讀的學生也應該擁有參加科考的機會才是。」張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還有孩童六歲便必須入縣學學習,這樣的年紀是否太小了點呢?要知道我大明百姓大多生活在鄉村之中.如此年齡進學覺得合適嗎。」
「部堂大人,若是舉行歲舉,恐怕最後會導致朝中人浮於事,冗官冗員日益嚴重。」楊廷和想了想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王璟輕捋鬍鬚,掃了兩人一眼,點了點頭,「兩位大人所言甚是,此事還需要向陛下稟明。」
最後三人又仔細推敲斟酌,又提出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倒是讓這份詔書顯得更加完善了,這倒是達成了鄭德所期望的目的。
……
「陛下,為何要將未完善的詔書下發禮部呢?」
懋勤殿內,王廷相對於鄭德剛才的做法覺得有些困惑,後者卻是笑著解釋道,「俗話說『三個諸葛亮頂一個諸葛亮』,總是咱們兩個閉門造車恐怕難免有想不到的地方,若是集眾人之智慧,豈不是能夠讓這道詔書顯得更加完善?」
他這是借用前世的做法,發布一項改革措施的時候,總是先發一個意見稿徵求普通百姓的意見。這樣一來,可以試試百姓對這項措施的反應,二來也可以讓這項措施能夠儘量得到完善,兼顧到普通百姓的利益,讓政策措施能夠順利的實施下去。
當然由於現在信息不太發達,他這個意見稿也只能在朝廷當中發一發。
「若是這道詔書還未頒下便被朝中大臣所知悉,會不會惹來什麼不必要的麻煩?」王廷相還是有些擔心道。
「有什麼麻煩的?這道詔書本來就要頒下的,本來就要被他們知悉的。」鄭德並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