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淵裡的凝視者 第十四章,你無處遁行!
更新:03-03 10:34 作者:月中影水中望 分類:科幻小說
一秒記住【筆神閣中文網www.biyange.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能在鑑湖大學這麼激烈的競爭下,存活下來的傢伙,手裡能沒兩把刷子?
穆易只是和季秋明提過幾嘴行為心理學的概念,這傢伙卻實實在在的完成了一份完整的分析報告。
儘管很稚嫩,可你卻不得不佩服這傢伙的天分。
心理學這門學科呢,和數物理化學這種自然科學不一樣,它是一門社會性的學科,他的研究對象不是自然,而是人類本身。
心理學固然有流派,但他的流派區分和自然學科的流派不一樣。自然學科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而以心理學為代表社會學科,就沒有這麼鮮明的區分。
他們對流派的定義就好像是我們很常見的灌木叢一般,他是一叢一叢的,就好比心理學中行為心理學這個流派一樣。
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它的創建人為美國心理學家華生。行為主義觀點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只應該研究行為。所謂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它們有的表現在身體外部,有的隱藏在身體內部,強度有大有小。
行為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精神活動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行為。行為是有機體適應環境變化的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
簡單地說,這個流派研究的就是——人的腦的高級活動的一種反應。
或許這還是很深奧,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羅森塔爾的暗示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幾個月後,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找到食物。於是羅森塔爾教授得到了啟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
第二個例子,德西的動機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