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 第七卷力挽狂瀾第七十三節小角色的舞台
「艇長,半小時後就可以上浮了,要升起潛望鏡嗎?」
「不用,有沒有接觸?」
廖鴻鵬一邊套上外套,一邊走進了潛艇的指揮中心。
「沒有,海面上風浪很大,除了幾頭鯨魚的求偶聲之外,沒有聽到其他的異常響動。」
聽聲員立即做了回答。與驅逐艦不一樣,潛艇上沒有安裝聲納,只有聽聲器(實際上就是最原始的被動聲納,只是性能很落後而已)廖鴻鵬點了點頭。「各部門都做好準備,上浮後,立即開始充電。這附近是美國海軍巡邏機經常出沒的地方,我們不能在海面上呆太久了!」
命令立即下達了下去,潛艇里也立即熱鬧了起來。
廖鴻鵬是在三個月之前接手這艘編號為「1o9」的「丙」型潛艇的。這是帝國海軍在戰爭期間裝備的第一種潛艇,是用來替換「乙」型潛艇的。
從總體作戰能力上講,「丙」型潛艇的最大特徵就是比「乙」型潛艇的續航能力提高了很多,載雷數量也提高了很多,因此,潛艇的排水量也增加了不少,其他方面,與「乙」型潛艇的差別都不是很大。
作為帝國的第一種主力潛艇(是「主力潛艇」而不是「主力艦隊潛艇」帝國海軍一直不把潛艇當主力戰艦看待,因此潛艇絕不會輕易參加艦隊決戰)「乙」型潛艇在大戰期間的表現並不糟糕。在頭兩年的戰鬥中,一共有一百五十多艘「乙」型潛艇活躍在戰場上,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北太平洋的航線上。兩年之內,平均一艘「乙」型潛艇擊沉的商船噸位接近十萬噸!換句話說,光這些「乙」型潛艇就足夠癱瘓掉日本的對外海運了。可問題是,「乙」型潛艇腿短的問題是無法解決的。
在「丙」型潛艇服役之前,帝國海軍還專門改裝了十多艘「乙」型潛艇,使其攜帶更多的燃料,只保留魚雷射管里的魚雷。充當補給潛艇地角色。另外一些則攜帶大量的魚雷,為其他潛艇補充魚雷。這也只是杯水車薪而已,最多只能幫助部分「乙」型潛艇在海上多活動一段時間,而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潛艇腿短的問題。
針對這一情況,帝國海軍提出了展航程更遠的潛艇的要求。「丙」型潛艇也就應運而生。實際上,「丙」型潛艇是德國海軍9型潛艇的唐帝國版。當時,唐帝國要重新設計一種潛艇幾乎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時間問題。從立項到下水,怎麼也要花兩三年的時間吧,而美國參戰在及,帝國海軍急需一種能夠航行到中太平洋上執行破交與偵察任務地潛艇。結果,唐帝國直接挑選了德國的9型潛艇,並且做了一些簡單的設計修改。比如,將潛艇里前壓水艙改為油艙,艏魚雷射管增加到了六具(唐帝國潛艇的一大特色,加強了攻擊力量)因此「丙」型潛艇的排水量比9型潛艇要大一些,航程也要稍微遠一點。完全滿足了唐帝國海軍的需要。
廖鴻鵬是第一批接受新型潛艇的艇長。在這次任務之前。他已經在北太平洋上進行過一次為期一個月的作戰巡邏,擊沉了幾艘美國的小型貨船(主要就是向阿留申群島運送貨物的美國船隻,而不是去日本的船隻)戰果並不算大。幾條小貨輪加起來地排水量也不到五千噸。上次的作戰行動也主要就是檢驗潛艇的性能,以及讓潛艇上地幾十名官兵儘快熟悉新的潛艇。
二十多天前,廖鴻鵬在完成了作戰任務之後,返回了那霸港,按照規定,他們應該至少有十天的假期,以便讓官兵恢復精力。可第三天,廖鴻鵬就收到了新的命令,前往夏威夷群島執行作戰巡邏任務。走到半路上,他又接到了命令。在夏威夷群島最西面的中途島附近海域執行警戒任務。而這時候是三月二十九日。
任何一名潛艇艇長都知道這個命令的意義。作戰警戒任務就是在預定海域巡邏,監視海域的情況,如果現敵艦隊就必須要立即把電報出去。顯然,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任務。潛艇現敵艦隊的辦法有兩種,一是聽,而是看。聽就是用聽聲器來辨別那些船隻出的聲音,判斷是戰艦還是普通地船隻,優秀的聽聲員都能夠通過聲音判斷出戰艦與船隻,可卻難以做出明確的判斷。比如戰艦的種類,數量等等。看就是用潛望鏡觀察,這樣才能夠準確的判斷出敵艦隊的規模,以及戰艦的類型。這同樣也很危險,在夜間,潛望鏡的觀察距離最多數海里而已,如果要看清楚敵人的主力戰艦,那就必須要進入敵艦隊的反潛巡邏範圍,潛艇的潛望鏡很容易被驅逐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