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美色 五三八節 誰入地獄?
蕭布衣眼中有了同情之意,卻沒有再望楊得志。
他知道朋友不需要同情,他也不想展現這種同情,他只想知道楊得志出家的前因後果,他希望能幫助楊得志。
他已經決定,楊得志所求的事情,他一定會答應。不為別事,只為當年那同生共死的患難之情。
「當年大隋為捉楊玄感,可說是不遺餘力,想從先帝手上逃脫追殺,實在是很艱難的事情。楊玄感就是逃難絕望,這才讓兄弟殺他,以求保兄弟之命,沒想到楊廣心腸如鐵,終於還是屠殺殆盡。楊得志能得以逃命,倒要得益於一人。」道信輕聲道。
「是誰?」蕭布衣問道。
道信雙眸清澈,沉著道:「蕭施主其實早知曉此人,而且他還在和你為敵。」
蕭布衣心中一顫,已有所警覺,「楊善會?」
道信緩緩點頭,「不錯,正是楊善會!」
「楊善會和楊得志有什麼關係?據我所知,他們似乎沒有血緣關係。要真的有血緣聯繫,只怕楊廣當年就饒不了楊善會。」蕭布衣垂頭望向腰間的那把刀。寶刀在鞘,飲血無數,眼下當如何來斬?
「尚書令楊素曾救過楊善會的全家,所以楊善會對楊素一家感恩戴德,暗中拜楊素為義父。楊素是心機深沉之人,楊善會亦是如此,是以這件事少有人知道。」道信答道:「後來楊玄感也有恩於楊善會,但是此事也一直秘而不宣。楊玄感不張揚這件事,是想留條後路,楊善會不張揚此事,卻是因為他本來是太平道中人。」
道信見蕭布衣露出疑惑之意,解釋道:「貧僧本來也是不知,但楊得志卻是知曉,可這件事直到最近他才話於我知。楊玄感當年叛亂,其實也找過楊善會,楊善會本是知機之人,知道大隋那時還是根深蒂固,勸告楊玄感莫要起事。楊玄感不聽,執意起事,結果大軍在月余的功夫就損失殆盡,楊善會一直沒有動靜,所以這才沒有被先帝察覺追究,得以保全。不過楊善會卻偷偷的將楊得志救出來,送到了草原,若非如此,楊得志早死多年,又哪裡來的今曰的大痴?」
道信素來言簡意賅,像今曰這般大費唇舌實屬少見。為求明白,道信也不再打些禪機,只求將事情交代清楚。
經過道信的一番解釋,蕭布衣明白了很多,但還有不少疑惑。斜睨了楊得志一眼,問,「那楊得志為何要出家呢?」
道信說道:「楊得志在草原避難,本來心灰意懶,但這時候卻碰到了蕭施主。雖是貧困,卻是安樂,本以為一輩子如此就好,沒想到蕭施主卻是從經商到廟堂。而楊善會卻是痛恨先帝手段之辣,斬草除根,不留餘地,心中已有了造反的念頭。他開始聯絡人手,等待時機,然後再尋楊得志,準備以奉楊得志為主起事。」
蕭布衣雙眉一揚,已明白了什麼。
「這時楊得志卻下了江南,為蕭施主聯繫的人手,其實都是楊家的舊部。世態炎涼也是有的,但這些並非他心灰之因。楊善會要擁楊得志為主起事,楊得志卻是有感蒼生之苦,逃難之痛,不肯答應。」道信說到這裡,望向楊得志道:「或許是因為這一念之間,貧僧才想著收他為徒。可楊得志感激楊善會的救命之恩,不知道如何是好。但這時候洛水襲駕一事已有籌備,那驚天一擊不過瞬間,但參與的勢力簡直難以想像。楊得志猶豫中,卻無意得知楊善會是太平道中人,而且和符平居有聯繫!他家敗落遭屠,可說是和太平道、符平居關係極大,是以他對太平道深惡痛絕,那一刻心灰意懶,卻無力說服楊善會放棄,是以才決定削髮為僧,躲避這些無法排遣的愁苦。當年無論在東都,還是吳城,終究還是放心不下蕭施主,怕那些人對你不利,這才用言語提醒你提防。」
蕭布衣望了楊得志一眼,終於明白他的為難之處,不由為楊得志難過。楊得志恩怨兩難,難以決定。
「往事如煙,難分對錯,可你們今曰來,卻讓我做些什麼?」
道信沉吟半晌,「大痴經過這些年來,終於大徹大悟。可畢竟塵緣未了,知道你和楊善會遲早對決,這次前來,就是想求蕭施主饒楊善會一命。當年若非楊善會,他也不可能活到今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