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執刀記 69 太原
劉權是太原劉府的大管家,在太原城可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走在大街上,即便是胡人千戶大人看見他,也是很尊敬的。
劉家老太爺可是汗廷位高權重的大人物,而且深得大汗信任,也為大汗立下過汗馬功勞,還是大汗的老師之一,即便現在年紀大了,回到太原養老,也還掛著漢軍都元帥的職位。一般的胡人,即便桀驁不馴,誰又敢不尊重劉府呢?至少在太原城中沒人敢。
劉家雖然很早就投靠了蒙胡,但不是所有劉家的人都心甘情願的,包括劉權劉大管家。
這不,他現在就在隆昌茶樓的後院聽評書,講的就是淮東義軍趙大帥抗胡救民的英雄事跡,如果被漢官府或者胡人知道了,肯定是要掃蕩查封的。
劉權則不怕,太原城的漢官府就是劉家的。胡人一般不管這些事,除非當場撞見,但茶樓也是劉家的,胡人沒事也不會隨便進來。
聽到精彩處,劉權還拍著大腿,嘴裡罵著胡人的殘暴、投降叛徒的無恥,為英雄神勇無敵喝彩,渾沒注意身邊服侍的小廝換了人。
正想喝口茶潤下喉嚨,卻發現杯中無水,不由大怒,正待發作,卻發現身邊的人不是帶來的隨從,而是另一個他想不到的熟悉的人,自己家隨劉政和少爺出征護衛的二兒子劉鞏,雖然化了點妝,但自己的兒子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
劉權心裡一驚又是一喜,胡人治下這麼多年,他也是見過風浪的人,很是老辣。
當下不動聲色,只是捶了下腰對旁邊一起聽評書的人說道:「今兒有些累,老爺不定要安排什麼事,你們先聽著,我先回了,明天再來。」
在茶樓一個隱蔽的房間裡,劉權接過兒子從拆開鞋底里掏出來的信,也來不及多說什麼,只是關切地看了兒子幾眼,更不敢帶兒子回家,便急匆匆地出門回到了劉府。
自從離開汗廷回到太原,劉景燁感覺自己年輕了好幾歲,精神是愈發見好了。
這十幾年來,他無論是與胡人鬥智鬥勇也好,還是與同為投降漢人勾心鬥角也好,無不讓他心力交瘁,嚴重透支。
好在新上位的大汗崇信漢學,為人也豪氣大度,在當老師傳授漢學時為大汗出過謀划過策,還流過血,這才有今天的地位和信任,否則他一個投降的漢人,以胡人的脾性,怎麼會讓他控制太原及周邊的軍政大權?也是他實在厭煩在大都周旋了,身體也不允許,否則地位還不止於此。
劉政和是他最喜歡的兒子,腹有謀略,機敏善變,是他著力培養的家族接班人之一,而且並不迂腐。
汝州之戰後,蒙胡說的是劉政和全軍覆滅已戰死,其後確實也再沒有兒子的消息了,但劉景燁並不相信劉政和就此死去,特別是他帶去的漢軍大多都是經過挑選可信任的,還有精銳護衛在身邊,失敗歸失敗,絕不至於逃不了性命。
當然他也想不到根本就是劉政和不想拼死抵抗以保全士卒,甚至是主動投降的。這也是蒙胡進入中原後進展緩慢的原因,要想真正收服漢人的心,蒙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兒子的信劉景燁翻來覆去看了好幾遍,最後只是看著八個字。
「龍行天下,上善若水!」
劉景燁是知道這八個字的典故和出處的,但從兒子信中看,還不止於此,既指明了兒子投靠的新主子的志向,也說明了他的性格。
劉景燁不是不知道許多世家大族首鼠兩端到處下注的行為,而且劉政和也不是不知輕重的人。但他還是有點猶豫,風險很大,但機會的確存在,必須想個萬全之策。
劉政軍是劉政和的三哥,雖然名字裡帶個軍字,卻是標準的文人。
這個時代的文人總是有著不同尋常的家國情懷,是整個劉家最反對投降蒙胡的人,自然與家主也就是他的父親劉景燁關係不太好,吵架紅臉是家常便飯,還常常組織志同道合的朋友搞些反胡聚會活動,胡治下政肯定是從不了的,反詩倒寫了不少,給劉景燁帶去了不少麻煩。
劉政軍不想去見父親,但還得在劉家庇護下討生活。
曾經離家去過南方,最後鼻青臉腫的回來了,劉政軍很失望,感覺南方也不是什麼抗胡的好地方。
劉景燁看著自己的三兒子,覺得有些想笑。
本事還是有的,不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