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朝 第四十三章 出人意料的聖旨
上京繁華依舊,邊關也不曾多讓,上京中的繁華是人們衣食富足之後的歡欣,而邊關則是兵戎不斷的喧囂。
十八親衛被分別拆開,以四人為一組進入東西南北四處邊關重鎮,如今此十六人都擬了名字投入軍中。
十六人所屬皇家親衛,他們便以這四字擬定自己的名字,分別以黃、賈、青、衛四字通音為姓,又以排行為名,明一便為黃明,以此類推,依次為賈祥、青羽、衛四……
黃明等人拿著假造的身份文書參軍,四人都是以武藝取勝入營,軍隊裡同樣各憑本事才能贏得將士們的信服,從而得到眾人的好感,他四人一開始只能從小兵做起,一步一步攢軍功往上爬,好在邊關時常有外族侵擾,隔幾日便會派兩隊騎兵前去殺敵,到不愁無事可做。
就在秋闈的前一日,早朝之上沐昊宇突然下了一道旨意,這道聖旨給了滿朝文武一次重錘,諸位大臣們驚異非常,這道聖旨的大致意思是將在宮中年滿十四歲的三皇子沐瑾明下放到上京最好的書院讀書,此聖旨一下引得眾臣紛紛側意。
當然有往好處想的也有往壞處想的,好處當然不是對事件本身的主角三皇子來說的,而是如今朝中兩派之爭已經愈演愈烈的大皇子和二皇子,當聽到聖旨的內容兩人可是高興得心花怒放,當然高興只能埋於心裡不能表露出來,讓人看出來豈不是要說他們兄弟不睦。
聖旨下了就說明沒有了任何轉圜的餘地,你說能不讓兩人高興嗎。三皇子這個不是障礙的障礙已被下放出宮中,不就變向的說明皇上並不看重三皇子嗎。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剔除了三皇子日後參政的機會,朝中上下誰人不知皇子在年滿十四歲之後便可上朝聽政。由此可見大部分人對這道聖旨頗為滿意。
而壞處則是,有人不禁想到這會不會是皇上為了保護三皇子的一種看似簡單卻行之有效的手段。宮中是個大染缸,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尤其是在眼皮子底下,皇上為保三皇子無恙,才會出此下策,讓三皇子遠離宮中的兇險,將人放到上京最大的文昌書院之中,即可以繼續學習,書院中有最好的先生,又可以在書院裡結交諸多友人,為三皇子謀得更多更好的人脈。文昌書院中不乏朝臣權貴子弟,這就值得有些人對皇上此舉感到頗為困惑,誰都猜不透皇上的真正用意。
猜不到便不去胡亂猜測,反到是有人示意手下的官員出面上呈奏請,說會三皇子是皇室血脈,怎麼能進入民間書院讀書,宮中自有供皇子讀書的上書房,此般種種牽扯上與禮不合與祖制相悖之言來,為的不是三皇子日後的前途,而是想藉機試探皇上的本意,皇上如果表態,那麼一切都會明了。
沐昊宇欣賞夠了底下臣子玩花樣,只扔下一句:「三皇子不夠上書房研讀的資格。」
此言一出眾臣譁然,一時激起千層浪,什麼叫住不夠資格,那不就是變向的表示三皇子不能到供皇子讀書的上書房學習皇子應該學習的東西,其中就包括最為重要的帝王學,這讓一些人簡直要歡呼雀躍,三皇子此一來就成了被變向流放的皇子,文昌書院再大再好也是不能學不該學的東西,這就說明三皇子被排除在外,日後儲位之爭將沒有他的一席之地,這對於一些人來說可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當然高興歸高興,還得就事論事表現一番,免得皇上起疑,為此大皇子和二皇子兩頭都有重臣出來說和。
三皇子四歲啟蒙不是沒有到上書房讀過書,而是去得極少,只因身體有恙一直在養病,這都是有目共睹的,養病期間皇上亦不曾下旨讓人單獨教導三皇子讀書,雖然有段時間表說皇上親自教導,可也不想想皇上日理萬機哪有那麼多時間,可想而知如今十四歲的三皇子學識如何了。
即便皇上給了答案有些人仍舊有疑心的毛病,生怕因小而失大反而不美,便又提出三皇子身份上的問題。
沐昊宇自然清楚這些人的目的,大大方方的給出了他們想要的結果,反正他只要最終目的達成,中間的過程如何不在考慮範圍。
「三皇子此去書院讀書不得以皇子身份前往。」沐昊宇話音一落再沒有大臣上前。
不得以皇子身份入學就是說三皇子去到書院一切從簡,如普通學子一樣,即使出點什麼事也在情理之中不是,有人自是很滿意此舉。沒有了皇子的身份以三皇子如今的本事還真是不夠看,如此一來大可以放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