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車 第二七一章 條目
「federal_foundation_research_institution_of_information_technology」,顧名思義,是一個帶有官方背景的科學技術組織。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組建於西曆1449年的ffri-it,是聯邦政府制定、管理與維繫信息技術領域的重要機構,架構龐大且複雜,提前做功課去調查時,方然就有點頭疼。
不過,若只聚焦其中與fscim有關的部門,條理就清晰得多。
名稱與fscii相似,實質卻完全不同,fscim體系之龐大、複雜,早年間初學時就深有體會,現如今,方然也根本不打算涉足「標準信息測度碼」的制定工作。
這種事,他既沒資歷、也沒經驗,根本上講,對從競爭中勝出還幾乎毫無幫助。
正如追尋永不下車的目標一樣,在生命科學領域,必定還有很多進展等待發掘,自己卻沒那麼多時間和資源,與其事必躬親,在研究所和研究院裡殫精竭慮,最終卻被暴力掌控者劫奪了成果,還不如坐等「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機會。
正因如此,對ffri-it中的「輔助工作」職責,他才格外看重。
ffri-it的信息測度編碼部門,日常工作究竟是做什麼呢,一言蔽之,就是從基礎、到應用的各層面,為聯邦乃至世界範圍內的信息技術系統、生產體系乃至社會機構,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爭取用十至二十年的時間,將所有體系平穩遷移到fscim上。
這一過程,目前還在加速進行中,「標準信息測度編碼」方案的優越性得以體現,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事實上的信息定義規範。
但時至今日,「用fscim一統客觀世界」的宏偉目標,卻還遠沒有完成。
一切都將fscim化,這種理念,考慮到當今時代洶湧的it浪潮,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在被信息技術所滲透,所改變,理念無疑是光明、正確而有前途的,但另一方面,從計算機的視角,定義人類世界自古至今積累的一切概念、形象、實在事物與抽象概念,卻又是極其龐大而耗費驚人的工作。
世界的開端,從原始社會的雛形延續至今,觀察、分析、改造世界的主體,一直是人。
而計算機系統的出現,提供了基於邏輯分析的另一種視角,要完全轉換到新體系,人類文明範疇的每一個概念,都需要加以解析、重構。
譬如「蓋亞」,人類的認識規律,是先意識到置身其間的環境,繼而探索未知地帶,直到成千上萬年後,才艱難擺脫了教義的束縛,意識到自己和所有人都一樣,都生活在某種球形的天體之上。
結合天文學的積累,經過漫長歲月,人類才逐漸形成了「蓋亞」的概念。
但計算機怎樣解析這一概念呢,重要的,並非認識的過程,認知積累的過程另有條目去定義,fscim的「蓋亞」條目只專注於客觀現實。
從若干上一級定義出發,蓋亞,在fscim體系中就是「天體」——「次生聚合」——「蓋亞」鏈條的末端條目,附有龐大的信息資料庫,並交叉鏈接到「天體內構」、「碳基生命」、「混沌」等諸多平行條目。
通過這些條目,原則上,在現有科學技術範疇內,可以界定、描述並分析蓋亞的一切大小現狀與地質活動。
定義看起來很高端,但很顯然,如果沒有大量平行條目、上一級條目的支撐,單獨拿出「蓋亞」的fscim定義條目,作用就很有限,充其量只能作為「蓋亞百科全書」或者地圖集來使用,而無法進行動態分析,也無法對任何下一級條目提供支撐。
資料庫里的數據,再怎樣龐大,也是「死」的,只能反映(單一時間線的)歷史與凝固的現狀,而無法預測未來。
一旦「蓋亞」的條目完備,原則上,人類離某些此前不可能的成就,就會更近一步。
譬如預測地震,迄今為止,學術界的公認觀點,是「不可能將地震預測的精確度,提高到極其粗糙的極限之上」,這一表述固然是嚴謹、客觀的,但也的確反映出,人類文明對賴以棲居的唯一家園:蓋亞,認識尚淺,還無法預測行星級別的地質活動。
要精確預測地震,研究的進展,當然是一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