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車 第七四三章 制度
醫療服務,與其他社會保障一樣,完全由高度發達的「全產機」提供支持,超脫其外的阿達民,除控制經費總規模,避免影響文明邁向新時代的征程外,並無任何一點動機,去剋扣花銷。一筆閣 www.yibige.com
今天的蓋亞淨土,方方面面,便是這樣的一種「准共生主義」之景象。
民眾的生活,表面上是挺窘迫,住在不見陽光的地下城市,一日三餐都是「食用肥皂」,幾乎沒有私人的大件物品,兜囊窘迫。
但是,撇開汽車、住房、奢侈品,這些舊時代的財富與階層之標籤,衡量實打實的住房、教育、醫療、養老與安全等領域,則完全吊打舊時代的任何國家,兩者之間的差距會大到不可思議的程度。
所以這就是12,000,000聯邦馬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聯邦的60,000之區別嗎。
不,還不夠,這是阿達民的看法。
身為蓋亞的管理員,原則上,在客觀規律的框架內,自己可以決定這世界的一切規則,asa提交的數據也僅供參考。
在方然看來,今天的蓋亞淨土大區,與舊時代的聯邦,民眾生活水平的差距,會比等效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200:1還要大,大到什麼程度呢,他甚至覺得,這一比值是動態的,很快便會趨近於無窮大。
原因很簡單,對人而言,可不是每一天有吃有穿,便可過活。
否則,便沒辦法解釋,為什麼在歷史上的每一天,都有那麼多並未真正遭遇死亡威脅的人,選擇自戕,以這種方式告別人間。
人,歸根結底,並非圈裡混吃等死的豬仔,是一種活在希望、活在「未來」之上的物種。
意識到環境的存在,繼而,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進而思考這種存在的意義,並藉助過去,站在今天遙望未來,這是只有人才擁有的一種思維活動。
至於其他動物,哪怕聰明如黑猩猩、海豚或八爪章魚,
也並沒有這種能力,或者,至多利用條件反射,建立起一些對未來未知的應對之策。
沒有吃穿,沒有用度,對一個人而言,當然是極其艱苦的困境,但,倘若沒有希望,沒有未來,幾乎所有人都沒辦法支撐多久,便要麼縱身一躍、跳下疾馳的時間列車,要麼徹底自閉,成為盲目遊蕩的行屍走肉。
這兩種結局,在舊時代的聯邦,每一天都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
方然也已見過了太多。
「我們不是只靠吃米活著」,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然而希望,未來,卻又是舊時代任何一個國家,社會群體,乃至整個文明,都無法提供給民眾的東西。
聯邦,乃至其他列強,在洶湧的it大潮中掙扎,民眾置身其間,但凡稍有眼光與頭腦,也不難一點點洞悉那萬分恐怖的未來,這種情況下,任何說教、灌輸、脅迫與欺詐,都無法長久發揮作用,遲早必然被現實摧毀,
一併粉碎的,則是民眾對未來生活,乃至全人類未來的莫大絕望。
舊時代之猙獰可怖,無須在腦海中重複走過的路,稍一回憶,阿達民都會感到不情願。
黑雲壓頂,放眼四顧,天地間再見不到一線光亮,緊握科學的利劍,卻恍若不知身在何處,不知要與誰人廝殺,更不清楚這戰鬥究竟為了什麼,
這種感覺,哪怕只經歷過一次,便刻骨銘心,再也不想回到從前。
萬幸,今天的蓋亞淨土,已經永遠的想過去告別,再也不會回到那個滿地荒蕪的時代。
站在1511年的時間節點上,遙望大地,俯瞰眾生,阿達民確乎有底氣,也有信心,向蓋亞淨土的每一個人宣告,人類文明,即將涅槃重生,迎來偉大的新時代,每一個劫後餘生的人,從此,都可心懷希望,放膽邁向未來。
這希望,並非阿達民所給予,而是人類文明的一次自我救贖。
生活在希望中,與苟活在陰雲下,這種天壤之別的境況,便是蓋亞淨土與舊時代的鮮明寫照,對每一個生活其中的普通人,區別,
也會遠遠超出200:1的指標對比,大到難以估量的程度。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個人奮鬥,但,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身在地下世界,方然又想起了這句話,只不過,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