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唐第一佞臣 第三十三章 平壤道行軍總管
更新:02-21 11:37 作者:寶珠道長 分類:軍事小說
乾封元年,秋九月初五,辰時三刻。
遼東傳來戰報,大唐的遠征軍,取得重大勝利。營州都督高侃,右金吾將軍龐同善,在大遼水東岸,大破高句麗兵。斬首八千餘級,俘虜兩萬餘眾,大軍繼續東進。
莫離支泉男生,率領他的衛隊,與龐同善會師。李治頒布詔書,詔封其為特進,文散官正二品。封遼東大都督,平壤道安撫使,爵封玄菟郡公。詔令契苾何力,節制諸道總管,繼續揮師東進。
武康得此消息,樂的仰天長笑,此乃旗開得勝。兩軍成功會師,軍事行動順利,戰爭可以繼續。朝廷再傳政令,動員各地府兵,十六衛諸將軍,全部回京待命。
河北道諸州縣,就是黃河以北,秋糧暫停運京。詔令全國諸州,暫停秋糧運輸,所有戰備藥材,優先運輸東都。龐大的戰爭機器,有條不紊運轉,兵臨平壤城下,不再遙不可及。
朝廷中樞皆知,高句麗的內亂,泉男生的內附,千載難逢之機。如果錯失良機,再想平定遼東,絕對難於登天。滿朝文武百官,一時團結空前,勁都往一處使。甚至有人提議,司空李勣出山,主持遼東大局。
武康比較悲催,包括敬宗在內,沒人敢舉薦他。李治比較無恥,不顧內弟健康,命令照常上班。每天穿著盔甲,配備全部唐刀,站崗值班內宮。真想毛遂自薦,乃翁也是將軍,也想出征遼東。
九月二十五日,噩耗從天而降,令他措手不及。廣平郡開國公,金紫光祿大夫,劉祥道卒於家中。縱觀他的人生,平凡而又傳奇,仕途順風順水。
早年門蔭入仕,襲爵樂平縣男,累遷黃門侍郎。進爵陽城縣侯,遷任刑部尚書,龍朔三年拜相。被上官儀牽涉,罷黜右相之職,遷司禮太常伯。組織封禪事宜,朝廷特別恩准,進爵廣平郡公。
期間宴請武康,給出保命警示,楚魏不可同食。後來讖語應驗,武康服毒避禍,祥道嚇尿辭官。李治批准辭呈,授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文散官,致仕頤養天年。
可天公不作美,落個無疾而終,享年七十一歲。李治失聲痛哭,追贈幽州都督,並賜諡號曰宣。其嫡子劉齊賢,現在官拜侍御史,承襲劉祥道爵位。同時傳下制令,五品以上官員,都去劉家哭喪。
武康身在其中,因為那句提醒,也很感激祥道。於是找到王勃,花錢買篇祭文,前去劉府弔喪。王勃那兔崽子,竟要價三十貫,比之前貴兩倍,聲稱只要舊錢。
不禁嗤之以鼻,成為初唐四傑,這小子膨脹了。欺負我墨水少,拿我當冤大頭,等著穿小鞋吧。其實也不怪他,通貨膨脹鬧的,斗米漲破百文。商賈不認新錢,乾封泉寶貶值,開元通寶暴漲。
劉祥道喪事上,武康聲情並茂,郎朗背誦祭文。果然不同凡響,加劇悲傷氣氛,齊賢哭的更凶。能得王勃祭文,劉祥道老先生,也算不枉此生。
在吃大鍋菜時,劉府部曲湊近,壓低聲音傳話:郎君轉告楚公,囤糧低買高賣,致使糧價飛漲。公大發國難財,百姓更加艱辛,實非忠臣所為。
再次嗤之以鼻,拉倒吧大兄弟,我可不是忠臣。你父正值熱喪,你還關心國事,說你什麼好呢。思考半分鐘,讓部曲回話:你這樣告訴他,沒有我的囤積,糧價漲的更高。
部曲行禮離開,許敬宗湊過來,吐出勁爆消息:劉祥道老先生,也是囤糧會員,投資三千多貫。而劉齊賢此人,行事剛直方正,深得聖人青睞。變之不要介懷,他就是這號人,再給你說個事。
聽完敬宗講述,武康暗暗點讚,這是個鐵憨憨。提拔進京之前,官居晉州司馬,為官鐵面無私。有次李治打獵,順口提到晉州,特產優良鷹鷂。有人拍馬屁說,齊賢今為司馬,令他捕獵進獻。
李治立刻訓斥,難道你們認為,晉州司馬齊賢,是捉鷹鷂的人?如果我傳制令,他不會獻鷹鷂,會獻十本諫疏。如果我不服軟,他會跑來京城,跪在宮外死諫。
感覺十分慶幸,幸虧祥道參與,挖牆角的行動。否則這鐵憨憨,肯定上疏彈劾,後果不堪設想。以李九的德行,極可能黑吃黑。一紙制令下達,乖乖的上繳吧,本錢都得賠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