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諸天行 第三百五十二章 修行
();
太極玄清道修習過程從易而難,玉清境第一層境界大多數人在第一年即可修成,但往後開始,艱深困難處便顯現出來,第二層一般人便要修習五年,第三層更是個分水嶺,資質稍差的便一生都停滯於此,好一些的修習個五六十年也不稀奇。
太極玄清道的主要修行法門,到第三層就大致傳授完畢,往後更多的便是看資質高低,靠自行修為了。修行高深的師長或會指點一二,那也僅是個人的經驗之談,讓弟子少走一些彎路而已。當然了,這裡所謂的「彎路」,多是以百年計的。
而把太極玄清道修煉到玉清境第四層的,便是有了萬法根本,可以開始同時修習其他奇術妙法以及修煉屬於自己的法寶。法寶秘器一說,淵源流長,神話傳說中諸天神靈大都有各自神器,威力絕倫。而人世之間,修真煉道之士以之初掌天地造化亦有莫大威力。小的可以御空而行,風馳電掣,大的更能震天撼地,毀山斷流。
而法寶材質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但有一點,法寶材質如何便決定了法寶修煉後威力大小,若以凡鐵施展「神劍御雷真訣」,還未等攻敵,那劍已與主人一起成了灰燼。
李昂對於這等修仙法門自是嚮往已久,如今終於能夠接觸,自然是用心參悟,不敢有絲毫懈怠。
但是思來想去,這《太極玄清道》的修煉之法,居然和天音寺的至高法門《大梵般若》全然相反。
宋大仁傳授給他的玉清境第一層在太極玄清道中本是最粗淺基本的修習法門,功用只在兩個字:練氣。修煉之人,靜坐之下,放開心念禁制諸般煩惱,引天地靈氣入體行大周天運轉,藉此與天地一息,進而感悟天地造化。若能引入靈氣在體內連行三十六個周天,則自身經脈已然穩固,可修煉更高境界。
這種修習法門,本是道教數千年來千錘百鍊之法,決無任何差錯疑義,但此刻張小凡心中,卻如急風暴雨,搖擺不停。這一切都是因為他今日i所聽到的,與當日普智和尚傳給他的那套口訣,修行方式竟是截然相反。
普智傳他口訣時,明明白白地告訴他,修真鍊氣之時,務必要斬斷自身與外界一切聯繫,體悟自性,即所謂: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註:語出《般若心經》我會背這一段哦,不過是小時候在西遊記裡面看到記下來的)
這般艱深枯澀的道理,別說張小凡自是不能理解的清楚,就是李昂也不能將佛道兩家合流為一,往日裡修習《金剛不壞神功》系屬佛家,主外,練得金剛不壞之身,神照屬道家,主內,成就一口渾厚真元,但兩般修習法門根本不同,在李昂體內也是各司其職,互不干擾罷了。
李昂行走多個世界,學識淵博博,武道修行,到了後頭自然是要從這些諸多流派的思想之中汲取精華,雖然李昂尚未達到這個地步,但是卻也有意增加自己的底蘊,而且觸類旁通,這些典籍讀得多了,對於武學修養是大有增益。他可不想一個普通武夫,在大楚之中他就精研道家典籍,天下第一之中更是廣納天下的典籍,無論是佛道儒還是雜家,都有不淺的研究,對於佛道的淵源也知道一二,否則在天下第一之中也不會有魔道之論,只是當時受了《阿鼻道三刀》的影像,有些誤入歧途,而後再度回歸到了佛道之中,中正平和。
佛門道家,歷史悠久,老死不相往來,修真之術也各自都起源於其思想流派。以道家為例,其主旨在於一個「道」字,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道教則源於道家思想,便連太極玄清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以道家神話中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也就是俗稱的「三清」說法而命名。道教修真,講究共天地一息,身同自然,以身御自然造化,化為大威力。
而反觀佛門,主旨卻在「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又云: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註:語出《壇經行由品第一》)佛家修真,注重體悟自身,照見五蘊,「能以一般若而生八萬四千智慧」,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