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大帝 第281章 大明的工業發展與全民擴張(二合一)
更新:09-11 19:48 作者:一夕秋月 分類:軍事小說
隨著糧業局新調的一批糧食進京,京城的糧荒問題也得以徹底解決。
農部尚書嚴嵩開始把番薯向保定、真定府一帶推廣。
除此之外,中央朝廷與各級地方官府也開始開辦化肥工廠,將製造出的化肥以最合理的價格發售給農民,促進糧食增產。
朱厚照相信隨著番薯推廣,帝國的百姓將不會再因為饑荒而成問題,而人口也將會迎來大爆發。
何況,如今,朱厚照還免掉了徭役,無疑增加了自耕農養育更多子女的能力。
張友三下了床,繫著褲腰帶,回頭看了自己新娶媳婦的兩大0奶一眼,眼裡儘是滿足之意。
同這個時代的大多數明朝百姓一樣,他現在的收入早已不同於十年前,如今的他即便是在城裡新開的煤廠上班也能一個月掙個四五塊銀元。
再加上,自家三畝本來只能種點菜的地如今也能在一年裡種一次番薯,也能依靠番薯在年底養一兩頭肥豬。
現在家家收入見長,肉食需求也越來越高,豬肉價格也越來越高,張友三也因為賣豬賣了不少錢,也正因為有了這一筆錢,讓單身三十年的他總算娶上了個媳婦。
雖說娶的是一名寡婦,但好在長得漂亮,張友三也沒覺得不好。
當然,眼下他也在縣裡開辦的學習班裡認識了些字,知道城裡有些先生已經開始倡導寡婦再嫁,言令少婦守寡等於絕人口之繁殖。
而他自己也沒在乎什麼寡婦不寡婦,他現在只想著自己將來能還有個兒子,也能入學堂讀書,像自己表哥一樣,也能一路考中進士,進入京師大學,也能已放到地方當縣太爺。
張友三的表哥高健也沒想到自己一個本來只是一個跟著風水先生學著給人堪輿的學徒,因為沒錢再跟著學而不得不回家入了社學,本來對於經學文章是一竅不通,但就因為數學物理好硬是一路讀到了大學,如今還成為了縣令,做了官。
當然,高健能做官也跟朱厚照又改革了科舉制度有關係。
隨著接受新教育的士子越來越多,尤其是從高等學堂畢業的學子,這些大多數因為科舉考不好又加上朝廷在新式教育上有補貼而就讀的寒門士子越來越多。
朝廷在社會晉升體系方面不得不做出改變。
這些寒門士子如今已有很大的規模,而這些士子因為朝廷取士還是以科舉取士的原因,所以使得他們不得不繼續參加科舉,或者留校成為新式學堂教師,亦或是通過文官選官考試進入大明低階官員序列。
但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寒門學子要想成為高官,還是得經歷科考成為進士。
為了,減少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士子為了成為進士而重新學習八股文,內閣首輔得朱厚照授意,宣布從正德十六年開始,大明科舉制度分成兩種取士方式,一種依舊以原有模式取士,即經歷會試殿試,考八股文章,以便於接受舊式儒家教育的學子應考。
這一類考生以官僚子弟為主。
而另一種則改變了考試內容,不再以八股取士,而是以考試分文理二科取士,文科考國學、算術、錢法策論、史學、地理五科,而理科則考國學、算術、物理、化學、生物五科。
這一類考生則以寒門子弟為主。
朱厚照替這些士子感到欣慰的是,因為大明在這個時代還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依舊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力與思想,所以,他們不需要學外語,不像後世,即便是研究本國歷史與文學,也得學習外語,本科與研究生都得學。
因是兩種科舉取士方式並行,此項改革倒也沒有引起保守者較大反對,畢竟沒有擋了他們的路。
而對於急於實現理想的寒門學子而言,能夠獲得更方便的進身之階,無疑如久旱逢甘霖。
朱厚照更喜歡把後一種的科舉考試方式稱為大明版高考,因為後一種科舉考試完全是各省按照分數線來錄取決定能不能成為進士,而且也分三甲,不過一甲進士不再只有三名,而是按照各省人數一定比例錄取分數排名靠前的為一甲,當然,狀元榜眼探花還是有的,不過只是省狀元探花與榜眼。
不過,無論是舊式教育錄取的進士還是新式教育錄取的進士,從正德十六年起,都要全部進入大學學習,舊式教育的錄取的進士被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