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深寒:我在末世建基地 第254章 西河村的遭遇
填埋路坑的工作還在繼續,陳煜跟高大男子坐在路邊,開始閒聊起來。
從高大男子口中,陳煜得知,他叫宋良平,與他的同伴都是附近一個叫「西河村」的村民。
其實按理說,像他們這樣的家裡有地的民眾,家家戶戶都應該存有餘糧的,再怎麼著也不至於在這極寒末世降臨的3個多月就斷了糧。
不過一個多月前,鎮上的人來到他們村子,說是根據上面的指令,為了更好地應對天災,科學合理地分配資源,決定集中全村的糧食和物資到鎮上的倉庫統一管理。
再由鎮上的倉庫統籌分配糧食,定時定量,每個村每天吃多少,便由村子的代表領多少。
同時以村為單位,實行大食堂制度,統一烹飪,確保每位村民都能公平地獲得食物的同時,也最大化地避免了能源的浪費。
這個舉措一出,村民們自然都是心存疑慮的。
畢竟,他們習慣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將糧食和物資交到別人手中統一管理,不就相當於將自己的性命交到別人手中嗎?因此,基本上都沒人響應。
然而下有對策,上有策略,他們竟以上級的命令,直接給各村負責人下指標,要求他們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糧食和物資的集中上繳任務,否則將面臨更為嚴厲的懲罰,包括但不限於減少分配份額、取消村莊的特殊照顧政策,甚至災後追責。
當然,有罰必有賞,針對配合完成任務的村子,他們也是許諾了豐厚的獎勵和榮譽,比如增加該村的糧食分配額度、優先獲得稀缺資源的供應權,以及在災後重建中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資金補助,表現突出的負責人,還有機會獲得個人榮譽表彰,如「優秀村長」、「抗災先鋒」等稱號,甚至升遷的機會。
這樣的獎懲機制,無疑給各村的負責人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和動力。
就如宋良平他們所在的西河村村長,便頂不住壓力和誘惑,天天挨家挨戶給他們做思想工作,甚至是威逼利誘。
然而以宋良平為代表的村民,仿佛茅坑裡的石頭,就是油鹽不進,他們根本不為所動,誓死都不交糧,堅信自己的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過整個村子的村民並非鐵板一塊,一些懶漢家裡的存糧本就不多,他們巴不得統一分配糧食呢,於是這一批人就成為了這個政策的第一批堅定擁護者。
他們開始跟在村長的屁股後面,每天給各家各戶施加壓力。
漸漸的,一些膽小怕事的人家,也慢慢妥協。
這批人又將壓力給到剩下的「頑固分子」,村裡的人嘛,幾戶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親戚關係,於是,這股壓力像漣漪般在村子裡擴散開來,親戚間的溫情似乎也被這股寒流侵蝕,變得複雜而微妙。
那些原本堅持不交糧的「頑固分子」,開始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孤立與指責。
他們中的一些人,在親情的牽絆和外界輿論的壓力下,內心開始動搖。
最終,基本上所有人都將糧食交了出去。
然而在大家交完糧食後,大食堂的伙食便一天不如一天,剛開張的那會兒,食堂里還頓頓有肉,餐餐乾飯饅頭管夠。
到了後面,伙食標準急劇下降,從最初的豐盛餐食變成了稀飯,再後來清湯寡水,肉沒了,饅頭也沒了,勉強只能果腹。
村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上當受騙了,於是他們便想著去鎮子上討要說法。
不過村長卻是將他們攔了下來,並以大家沒有大局觀念、只顧眼前的利益為由對他們進行了訓斥,聲稱現在是特殊時期,天災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結束,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應對難關,而不是互相指責,更不能輕易放棄對集體、對組織的信任,去給組織增添麻煩!這麼做,是反抗災!將來勢必會被清算。
村長的話可謂是義正詞嚴,有理有據,而且還夾雜著一絲威脅的意味,頓時讓那些心生不滿的村民沒有了脾氣。
想著至少現在還餓不死,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