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臣 第151章新格局
林縛只打算在龍嘴山停留一夜,而隨州境內的民生又不能拖到荊襄會戰完全結束之後再去整頓,召宋浮、胡文穆、王相等連夜商議。
羅獻成據隨州,一度號稱擁兵二十萬,連同家小計有四十餘萬口,後經王相治政,羅獻成保留八萬戰卒,約有三十餘萬口人安置於隨州、孝昌、棗陽、禮山諸縣。
羅獻成投附燕胡,抽調屯丁以補行營,兵馬一度增至十三萬。此時十三萬隨州軍或斃或潰或降或附,但隨州境內仍淹有原隨州軍屯丁及家小近三十萬口人。
「除去隨州屯丁及家小三十萬口之外,地方猶有丁口愈四十萬眾,加上蘄春、漢津、黃陂以及石城等地以及淮右山間的流民,戰兵計能得丁口八十萬眾!」王相對隨州民事拈口道來。
戰前江漢平原東部鄂東、鄂北地區,丁口總計要超過三百萬,此時人口削減不到戰前的三分之一,林縛輕輕一嘆,沒有說什麼,甚至都不能抱怨羅獻成戮害地方。
「南陽、河南等地,民戶十不存一,情況要比隨州惡劣數倍不止,」林縛說道,「看來羅獻成治隨州後期,還是做了一些安頓地方的事情;當然,這裡面有很大是王相你的功勞……」
「若非為民生計,下官實不甘從賊。」王相說道。
王相這麼說是想撇清自己,林縛也不介懷,心知他還是很有幹才的,亂世從賊實不能算什麼污點。對人不能過於苛求,畢竟很多時候人是沒有選擇的,便是在隨州軍里,王相還是有清名之人,與鍾嶸、衛彰等人相比,還是能潔身自好、顧及民生的。能做到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包括南陽、襄陽、隨州、石城、黃州、荊州及江夏府江北諸縣在內,也就原隨州軍控制的核心地區即隨州府能夠迅速恢復民生。
襄陽南部諸縣以及荊州府的情況可能稍好一些,畢竟給燕胡侵占的時間很短,大量的民眾都可以躲入西部的荊山以避戰事,而且危害最大、殺人最凶的大規模饑荒還沒有形成,只要在收復荊州、夷陵、長林、荊州諸地之後,及時組織流難歸鄉,將賑濟發放下去,情況就會有得到好久。
就算將揚子江南岸的江夏、鄂州、咸寧三府也算在內,曾經人丁繁盛的江漢平原在戰亂的丁口也沒有可能超過四百萬,相比較戰前要銳減一半。
「隨州營田為將吏私有,此時一律抄沒為公產;舊有屯丁耕種者,許編為民籍,佃種公田租賦依淮東例,降為三成,額外不得加派,所得以補地方耗用,」林縛說道,「因隨州軍九月抽丁而空荒下來的熟地,清計之後,都對這次應賞田令而隨軍征戰的民夫或賞或售;入春之前,都需要安頓下去,不能叫旱田誤了春稼!此外有所不足,則由黃蘄、石城、津陂等地墾荒以補——這次有十萬民夫隨軍征戰,加上家小,計有四十餘萬口,應能使荊襄等地的情勢要稍微好看一些。」
「能立即遷四十萬口人補入荊襄,那自然是能叫荊襄的民生在戰後得到更快的恢復,但財力艱困,」王相說道,「對於貧困之民,拖家攜口北上,不對他們前期墾荒進行扶持、賑濟,他們就沒有辦法在荊襄殘地生存下來。除開襄陽南部諸縣、荊州以及隨州府之外,地方上還有可能抹平耗用;在黃蘄、石城新置兩府以及即將收復的南陽府,耗用只能依賴於中樞的依賴,每府每年少說要拔入十萬石糧,要連著拔三年才夠……」
銀價在荊襄還飄乎不定,王相還是習慣用糧食計算收支。
「黃州、石城新安置丁口少,襄、隨及荊州雖有丁口可抽稅,但三年之內不宜抽太重,我估計著每年都要額外補十五萬兩銀,南陽將為備兵的重地,立即遷民補入有利於屯備,民生之事每年再補二十萬兩……」林縛說道。
「那荊襄之地,每年就短八十萬兩銀。」王相說道。
「好在整個荊湖八府,江南的鄂東、咸寧以及江夏府江南諸縣受戰事影響不大,民生大體安好,能補這個缺口。」胡文穆說道。
胡文穆治荊湖軍時,差不多能從鄂州、咸寧、江夏以及荊州每年得銀一百二十萬兩以養軍,荊州打殘,江夏及鄂州北部的漢津、黃陂、黃州皆殘,荊湖在江南岸兩個半府差不多每年還能有八十萬兩銀繳給中樞。
當然荊湖在江南岸的兩個半府,丁口逾兩百半,財稅總規模計有兩百萬兩,但相當一部分還是要給地方消耗掉,能有四成繳給中樞,已經是相當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