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梟雄志 一千四百五十四 年輕的郭承志無法理解
測試廣告1十年前的別離浮上心頭,當日的一幕幕重現於腦海,諸葛亮感慨萬千。樂筆趣 m.lebiqu.com
「臣微末卑鄙之人,怎敢勞煩太上皇記掛十年?」
「為魏國做出功勳之人,我到底都還記著他。」
郭鵬鬆開諸葛亮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坐吧,十年未見,我有好多話想要對你說。」
諸葛亮抿了抿嘴唇,謹遵聖命,請郭鵬先坐,他隨後坐下。
之後郭鵬詢問了他十年來的心路歷程,詢問他從敦煌縣令到敦煌郡守再到北庭都護的人生旅程,詢問他在這期間領悟到的東西。
「當初臣想要離開洛陽到地方,就是想知道從中央到地方,一道政令究竟是如何完成的,要經過幾次轉手,從中央最開始生成,再到執行於地方,究竟要經過多長時間。
這期間會發生什麼變化,中央的政策會如何落實,會不會遭到人為篡改,一層一層下到地方,是否會失去本來的意思,從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變成坑害國民的惡事。
如果有,那麼變化是從何開始誕生的,如果沒有,又是什麼使得政令如此暢通,到了真正執行的時候,地方又會如何執行,是會原封不動的執行,還是自行更改,中央又會如何處理。
而這一切最終作用到黎民百姓身上,又會發生什麼,到底是利民了,還是損害了他們的生活,使得他們的生活更加困苦,而不是更加輕鬆,這一切,就是臣想要知道的。」
諸葛亮侃侃而談道「這十年來,承蒙太上皇、陛下信賴、任用,臣終於明白了臣在洛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而在地方上做的一切又是為了什麼。」
「你懂了?」
郭鵬很是欣賞的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拱手。
「不敢說全懂? 但是? 政令如何上傳下達並且最終執行,這中間的過程和曲折? 臣是終於明白了? 也明白為政者最重要的是什麼,以及該怎麼做。」
郭鵬點點頭。
「那你說說? 你最大的感悟是什麼?」
「最大的感悟……」
諸葛亮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若要說最大的感悟? 便一定是所謂【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了。」
正在喝茶的郭承志一愣。
郭鵬收斂起笑容。
「繼續說。」
「遵命。」
諸葛亮點頭,開口道「臣在中央為官時,時常感慨地方無能,一道政令貫徹起來如此緩慢、低效? 非要中央派人督促不可? 否則絕不按時按質辦成。
臣當時心中對此多有埋怨,相當不滿,覺得地方官員尸位素餐,只知道拿俸祿,對朝廷政策陽奉陰違? 不放在心上,理當嚴懲。
而離開中央來到地方? 臣卻又時常感慨中央不了解地方苦楚,只知埋頭制定政策? 卻不肯抬眼看看真實的民間,制訂出一堆不合實際的空洞文章? 對於地方有百害而無一利。」
「嗯? 繼續說。」
郭鵬緩緩點頭。
「產生如此矛盾的感覺之後? 臣便覺得,中央和地方之間,一定是某個環節出現了銜接上的問題,使得雙方無法相互明白各自的難處,最大的問題,大概就在於雙方都在力求不犯錯。」
諸葛亮皺眉道「中央官員不敢犯錯,地方官員也不敢犯錯,這種心態在我魏官員群體之中非常普遍,而這一心態又會直接導致上上下下大小官員只報喜,不報憂。
政策推行下去,需要官員執行,官員是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錯?會有好的結果,但是也難免會出現不好的結果,但是恐懼犯錯的官員不敢匯報錯誤,只要能掩蓋,那就拼命掩蓋。
上官事務繁忙,往往不能親自確定事情究竟有沒有辦好,只能聽屬下匯報,以此作為判斷匯報上去,假使有人真的匯報問題,上官就真的敢於把問題匯報給中央嗎?
這也不見得,最壞的情況下,一件事情出現錯誤,被層層瞞報,從上到下互相幫忙遮掩,官官相護,到最後,中央得到的就是一筆糊塗賬,完全不是真實的情況。
但是中央卻以為這是真實的情況,在此基礎之上,頒布更新的政策,要求進一步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