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梟雄志 一千一百五十五 郭瑾喜歡諸葛亮喜歡極了
郭瑾把皇權凌駕於魏律之上這種赤裸裸的現實毫不猶豫地說給諸葛亮聽。
諸葛亮似乎也完全不覺得意外。
「太子殿下,臣這樣做,並無任何私心,臣這樣做只是為了發展建設敦煌,讓敦煌百姓吃飽穿暖,不辜負陛下將敦煌郡託付給臣的信賴。」
「你這好話說的一串一串的,自我與你交談起來,你就沒有一句心裡話,面對我,你難道只會用官面上的話來搪塞?」
郭瑾收起笑容:「諸葛亮,我此來又不是為了問罪於你,我只是來這裡看看,要問罪,那也是父親的事情,和我無關,你真的打算不對我說心裡話,就如此搪塞我?」
諸葛亮眨了眨眼睛,猶豫片刻。
「殿下,臣只是有點擔心殿下和陛下並不喜歡如今的敦煌郡。」
「發展的好,為什麼要擔心我和父親不喜歡敦煌郡呢?黎民百姓生活安康,有錢花,有飯吃,不會餓死人,這就足夠了,你為什麼會有如此擔心?」
「因為陛下多次下發詔令,要天下郡守重視農業生產,鼓勵農業生產,而不是關注商業,鼓勵商業。」
諸葛亮嘆息道:「臣不知道這樣做會不會違背陛下的命令,所以日日為之憂心勞神,卻沒有任何辦法,只能這樣做。」
「農為國之本,重視農業,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人可以一日不吃飯,卻並非人人都要每日做生意,商業和農業的取捨,就是那麼簡單。」
郭瑾搖了搖頭:「況且重農抑商,是重視農業,抑制商業,並非消滅、不允許民間經商,只是要求官員更加注重農業罷了,誰也不會因為你商業發展的好就問罪於你。」
「有殿下這句話,臣的心裡就有底了。」
諸葛亮像是鬆了口氣一般的笑道:「殿下,農業生產固然是國家之本,但是,總有些地方,它本身就不適合農業生產,無論怎麼開墾,無論怎麼生產,都不可能比其他地方產量更高。」
這一點郭瑾倒是認同的。
有些地方山多地少,有些地方乾旱缺水,有些地方土壤肥力跟不上,有些地方較為寒冷。
要說起來,這世上適合進行農業生產的地方是真的不多,涼州也是如此,氣候較中原地區苦寒、乾旱、降水少。
這些地方固然也能發展農業,但是要僅僅只是發展農業,發展死了都搞不過關中,搞不過中原的兗州豫州和河北的冀州。
先天限制,後天實在是難以彌補,這是天意。
農業生產好的地方可以因此吃飽穿暖,而農業生產不足的地方只能吃糠咽菜飢一頓飽一頓,這未免過於死板、不近人情。
「是啊,你說的有道理,有些地方就是不適合農業生產,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郭瑾點頭認同了諸葛亮的看法。
「所以,臣知道敦煌郡在內,整個涼州,無論怎麼發展農業,發展到底,都不可能比中原和河北好,這是一定的。
既然如此,臣以為,涼州就不能死盯著農業,一定要尋找其他的出路,否則涼州還是那個苦寒的涼州,涼州人的生活一定困苦,難以發展。」
郭瑾來了興趣。
「所以,你看中了商業?」
「是,臣覺得若要讓涼州人變得富庶起來,就務必要依靠商業!」
諸葛亮堅定地說道:「涼州氣候苦寒,發展農業是發展不過其他州郡的,所以只能另闢蹊徑,所謂天無絕人之路,既然農業發展不好,那就發展商業,總歸不能讓自己困死在一畝三分地上。
涼州是連接中原和西域的樞紐,交通要道,既然是交通要道,人來人往少不了,有人就有商機,人總要吃飯喝水睡覺,這是少不了的,但凡有餘力,就可以沿著商路經營酒肆、旅店。」
「僅僅如此?」
「當然不止如此,經營商業也需要前提,就是官府的支持,官府支持,提供便利,商業才能堅持下去,比如臣在敦煌縣城內設大集市,提供各種便利政策,吸引大量往來客商在這裡交易、停留。
把他們留下來,則敦煌城中的旅店、酒肆就能發展起來,時間越長,商業獲利就越高,越能獲利,則越有人來,越有人來,則官府收稅也多,就能提供更多便利,於是商業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