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梟雄志 二百六十七 郭鵬理政(下)
動員力很難獲得。
但是一旦掌握了某個地方動員力,就算是真正的在那個地方紮根了,統治進入人心了,不再是無根浮萍了。
而除了郭某人之外,現在的大部分軍閥還是按照東漢一貫的老思維,戰鬥的時候大肆招募軍隊參軍,戰罷即裁撤。
這是從光武帝劉秀時期開始的一種策略。
劉秀早期征戰天下時缺乏軍餉,招募不到足夠的軍隊,辦不成事,很頭疼。
於是有部下給他獻了計策。
就是招募軍隊不發軍餉,但是給他們戰勝之後劫掠地方的權利,驅使他們作戰,戰後就裁撤,各自回鄉,非常省錢。
劉秀採納了這樣的策略,的確招募到了很多人參軍,並且辦成了很多大事,但是也從此開了軍隊戰勝之後洗劫地方的先河,影響深遠。
軍隊真正成為了兵災就從這個時候開始。
燒殺搶掠是他們打了勝仗之後應該得到的回報,這是皇帝允許的,皇帝要結果,過程不問。
皇帝和大頭兵都嘗到了甜頭,於是將這個權宜之計變成了規矩。
也因此,東漢一朝在職業軍隊人數上遠不如西漢,堂堂京都雒陽,常備職業軍隊居然只有一萬出頭。
此後一直到郭鵬所處的當下,各大地方實力派的軍事思維也是如此。
除了極少數精銳親信軍隊他們自己掏錢養著,大部分軍隊都是臨時招募的。
當然,也有實際因素。
因為他們不像郭某人這樣思慮深遠,大規模玩屯田積攢糧食,有足夠的底氣養兵,他們沒那麼多糧食和錢,只能臨時招募。
臨時招募的軍隊不怎麼可靠,行軍打仗也要有自己的基本盤,所以才有花錢養私兵的將領。
私兵往往也是最精銳的軍隊,吃穿用度和訓練度都是最好的,是戰爭時期的決勝王牌,其他的都是打醬油的。
那個時候的人沒有國家民族的觀念。
相鄰的郡都不是自己人,不同的州就更不是自己人了,屬於不同勢力範圍之內的劫掠廝殺乃至屠城,毫無道德壓力,與當今天下一家完全不同。
你要和那個時候的人說咱們都是大漢子民,是一家人,你別殺我,保證對方直接給你一刀子,還要吐口唾沫。
呸!誰和你一家人?
因為這樣的傳統,各大軍閥看起來很能打,人多勢眾,但是精銳真的不多。
前期軍閥混戰地盤很小的時候,完全就是菜雞互啄,看誰更能苟,到後期各大軍閥家大業大了,才開始逐漸將軍隊向著脫產和職業化的方向發展。
眼下,大家根本沒有這種觀念,還是老樣子老規矩。
一打仗就能很快拉起幾萬十幾萬的規模的軍隊,互相征伐,打完之後搶個痛快,然後再把軍隊裁撤,都不用付出軍餉,豈不美哉?
袁紹如此,袁術如此,公孫瓚如此,董卓如此。
天下都如此。
反正倒霉的是基本上都是平民黎庶。
只有郭某人在青兗二州進行了如此大規模的屯田行動。
因此收穫了足以支撐十萬大軍的軍糧和救災的儲備糧,等今年夏糧和秋糧收穫了,郭鵬就能積攢起十萬軍隊四年需要的口糧。
亂世之中,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郭某人現在就在各地興建糧倉,大肆囤積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因為各地都有糧倉,所以青兗二州之內的軍事行動不需要太多的輔兵。
饒是如此,郭鵬組織麾下有數算能力的官員集體運算推演過,推算出以目前的交通運輸能力來算的話,真要離開青兗二州打一場大規模入侵戰爭,一次性出動十萬規模的軍隊不難。
但是這其中真正的戰兵只有三四萬,其餘的都是輔兵,還要有更多的民夫來確保糧食足夠前線消耗。
郭鵬雖然訓練出了這些優質兵員,但是以目前掌握的民力和交通運輸能力,要離開青兗二州數百里出戰的話,一口氣能動用的戰兵也就三四萬。
多了就會出現運輸補給上的困難。
所以為了儘可能的增加運輸能力,郭鵬在青兗二州範圍內發動農閒民夫修路開路,還要把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