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唐再續 第214章 秦王之尊〔廿一〕
幽州局的情報,也曾匯總上陳蒲州,隨著李曜駐留長安,那一大摞情報又轉到了長安留存,此時李曜下令要看幽州與契丹的情報,總局立刻將情報調出,連夜送往李曜軍中——其實李曜只有不到兩日路程便將回到長安,按說總局無須這麼著急,只是河中軍早已習慣將李曜的話百分百執行,因而有此一舉。
拿到幽州局關於契丹的詳細情報之後李曜才知道,自己對契丹的那點歷史了解,一是不完整,二來似也有不少錯誤之處,幽州局此次送來的是一份相對簡明的契丹歷史,卻也洋洋萬言,看得李曜頗為欣慰——這說明他們這批人真不是白白浪費投資的嘛。[無風註:章節後附文講了下契丹從發源到進入汗國時代的過程,沒興趣的-<>-完正文就直接跳過好了。
繼續看下去,李曜才發現自己不僅是契丹早期歷史了解有誤,近期歷史或者就說近期時政也未曾關注清楚。比如說,劉仁恭雖然看似一直在欺負契丹,但實際上在近幾年,契丹也早已經開始主動攻擊劉仁恭了,特別是在阿保機主掌軍權以後,很是在攻拔了不少個州、縣,順便盡數擄掠生民返回塞北。
又詳細看了幽州局的情報,李曜方才知道自己設立幽州局並讓他們格外關注契丹是多麼的明智:此前他從歷史文獻中看來的東西,實際上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按照幽州局的情報記載,劉仁恭與契丹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劉仁恭自從數年前橫挑強梁,被朱溫殺的潰不成軍以來,可謂『垂翅不振者累年』。面對那時候時不時打上門來的阿保機,他也只能取守勢。好在契丹部族對地土並無要求,仍只是停留在擄掠的層面上,否則劉仁恭所轄地土勢必會日漸萎縮。
就在劉仁恭暗呼僥倖的時候,也就是阿保機主動第一次大舉進攻劉仁恭的次年,朱溫親自率大軍圍攻滄州。顯然,朱溫與阿保機的零敲碎打不同。阿保機只是搶了就閃人,撈實惠就扯乎,尚屬於『小富即安』階層;朱溫所要進行的不只是外科手術打擊,而是要讓劉仁恭所轄地土人民換個收保護費的新主兒。朱溫這樣做,無疑是要端劉仁恭的老巢。劉仁恭怎能坐視,只有捨命陪君子,與朱溫周旋到底了。
劉仁恭家底不如朱溫厚實,周旋到底不是那麼容易的。按照幽州局的形容:仁恭師徒屢喪,乃酷法盡發部內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各自備兵糧以從軍,閭里為之一空。
劉仁恭此舉,完全是一種賭徒心理。可嘆燕地生民,不但得被驅趕著為他賣命,而且還得自備武器乾糧。李曜看到此處忽然想起,劉仁恭如此行徑,居然在後世某些人眼中成為民族英雄,他不禁搖頭嘆息,如此英雄,還是少些為妙!
劉仁恭的抓壯丁行為,引發了地方恐慌。對於強權,從古自今,小民除了逆來順受之外,多是選擇走避,惹不起還躲不起嗎?要知道揭竿而起的情形畢竟是個例。去戰場殺敵,用握慣了鋤頭的手握刀槍去與久經殺場的兵士性命相搏,本來勝出的可能性就不高,而且此行還得自帶乾糧。幽州地方人民心中豈只是『鬱悶』二字可以形容?
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了走人,好在幽州地處與契丹部族遼闊的邊境之上,只要敢跑路,隨便藏身於茫茫大草原,就會有生存的希望。劉仁恭的徵兵,把不計其數的燕地漢民驅趕到了塞北,其中大部分人被契丹部族所收容。在契丹人的心中,生口的多寡才是財富的象徵。隨便劃出塊草場給這些漢人耕植,既可以讓這些人安心在此受他們盤剝,又有助於他們擴張、提高生產。不用去擄掠就有人民來投附,這樣的好事,從前是想也不敢想的。
當時劉仁恭掘地三尺,也只拼湊了二十萬新軍。不過好歹人數浩大,於是親率大軍前往解滄州之圍。
如果把這些新兵盡數用繩子綁了上沙場,估計效果也不會好到哪去。只是聽之任之的話,這些新徵召的兵們開小差的又太多。等到趕至前線,就會走的一個不剩。劉某人成了光杆劉司令,還拿什麼與黑朱三血拼呢?好在劉仁恭此人盜墓賊出身,按照李曜十分欣賞的某著名盜墓小說情節來看,凡是做盜墓這種技術含量高活計的人,多是智計百出之輩。
劉仁恭也智計百出,他略一思忖,就想出了一個妙策——部內男子無貴賤,盡黥其面,文曰『定霸都』,士人黥其臂,文曰『一心事主』。這樣一來治下生民人人臉上刺字,大家都有紋身,全是黑社會,大家彼此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