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國 第四百四十七章 整治一下這個風氣
聽到秦海這樣說,陳賀千的臉也黑了,他伸出手說道:「讓我看看。\ 」
秦海把京石機的報告遞給陳賀千,陳賀千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不禁怒道:「這個周以誠搞什麼名堂,這是明目張胆的陽奉陰違嘛!」
這一次由國家計委向各家企業下發的通知,陳賀千是認真研讀過的,對於其中提出的以材料、工藝的突破為核心這條原則非常認同。而周以誠在報上來的方案中,卻強調了一大堆困難,聲稱材料的研發周期太長、工藝的開發缺乏論證,然後避開這些關鍵環節,提出利用進口材料進行乙烯壓縮機的研製。
如果對京石機的情況不夠了解,秦海和陳賀千或許會被周以誠的這番說辭所迷惑,進而接受他所提出來的方案,並期待未來京石機能夠補上材料和工藝的欠債。而現在的情況是,秦海從樊志淵、吉振榮他們那裡已經了解過了,京石機在上一次參與30萬噸乙烯壓縮機研製的時候,就已經說過同樣的理由,而且也承諾會在整機項目完成後,繼續開展低溫材料和鑄造工藝的開發。結果,整機鑑定通過了,項目結束了,京石機就把這些諾言扔到了一邊。
時隔兩年,當一個80萬噸乙烯壓縮機的開發任務出現在京石機面前時,他們居然還是拿不出合格的低溫鋼材,還打算繼續通過進口鋼材的方法來解決材料問題。如果一次又一次都是這樣避實就虛的話,這些所謂的重大攻關,又有什麼意思呢?
最可氣的是,如果把最困難的材料和工藝問題撇開,僅僅是進行整機設計和製造,有前面30萬噸整機的基礎。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資金。周以誠卻閉口不提這一點,而是悍然提出了4000萬的研製費用。陳賀千不用去拷問周以誠,也能夠想像得出,這完全就是拿著一個虛假項目來騙取國家的重大項目補助,至於錢到手之後會被用於什麼目的,那就不用細說了。
看到自己的學生遞上來這樣一份報告書。陳賀千的怒氣是可想而知的。
「老陳,你上次不是還夸這個周以誠是你最得意的弟子嗎?怎麼,現在給你丟人了?」李林廣在一旁沒心沒肺地調侃著。
因為秦海的原因,李林廣和陳賀千已經認識很長時間了,李林廣是個率性而為的人,陳賀千則是一個謙和君子,兩個人性格不同,但私交卻非常好,所以李林廣才會在這個時候還跟陳賀千開著玩笑。
陳賀千嘆了口氣。說道:「這件事,其實也不能怨周以誠。咱們這些企業做事,一向都是這樣的規則,周以誠也算是近朱者赤吧。唉,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小秦提出的原則,實在是太英明了。如果我們不堅持把攻關的重點放在材料和工藝上,那麼這一次的重大成套裝備攻關。最終又要流於形式了。」
李林廣笑道:「老陳,你現在才知道小秦的本事啊?我是服了這個小年輕了。你說說看。他比我兒子也大不了幾歲,怎麼想問題會這麼老道?連咱們這兩個老傢伙都比不上他,你說這是什麼道理?」
秦海聽兩位大師把話頭扯到了他的身上,連忙謙虛道:「陳老師,李老師,你們就別捧殺我了。我所以會認為材料和工藝是核心,也是因為過去在浦桑國產化辦以及農業部的工作經歷。據我在企業做過的調研,我們在許多領域的技術水平落後於國外,主要就是因為材料和工藝跟不上。至於說整機設計,反而不是什麼瓶頸。說得難聽一點。整機方面,就算我們做不了創新,難道還不會測仿嗎?」
所謂測仿,全稱是測繪仿製,後世有個更委婉的說法,叫作山寨。早些年,中國的裝備製造水平落後於國外,許多設備都不能自己生產。為了擺脫對國外的依賴,我們採取的方法就是想辦法「弄到」一台國外的設備,然後大卸八塊,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進行測繪,接著原樣仿造出來,從而實現同類裝備的國產化。
在智慧財產權意識不高的年代裡,這種測仿的方法,為國內解決了許多裝備短缺的問題。在測仿的過程中,技術人員掌握了這些設備的設計原理,舉一反三,也開發出了自己的產品,應當說還是有一些成效的。
可是,整機能夠測仿,材料和工藝卻是沒法模仿的。一塊鋼材,我們只知道它的性能非常優越,但如何才能冶煉出這樣的鋼材,是無法從鋼材本身找到答案的。由於材料和工藝上的落後,我國的許多工業產品雖然原理甚至形狀都與國外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