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庭芝確實幹了一件很要命的事。
這件事就連李欽載如今的地位,他都不敢輕易對李治說,因為太敏感,牽扯的皇族,官員和世家太多,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眾矢之的,那時放眼望去,天下皆敵。
李欽載沒想到上官庭芝這麼有種,不知該誇他天生正義,還是缺心眼兒。
如此要命的事,是可以在奏疏里堂而皇之說的嗎?
你真以為滿朝文武都是翩翩君子,說錯了也不要緊。
牽扯到他們的利益,便是不共戴天的仇人,那些既得利益者恨不得殺了你全家。
土地兼併,歷朝歷代無法根治的頑疾,王朝衰落,改朝換代,它都是最根本的原因。
華夏數千年以來,無數良臣賢相為了解決土地兼併問題而絞盡腦汁,然而不管他們如何努力,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延緩土地兼併的速度,讓王朝的國祚多存留數十上百年。
權貴兼併土地的結果,一定會導致王朝衰敗,活不下去的流民揭竿而起,將那些圈占了大量土地的權貴和地主推翻。
改朝換代之後,新的利益階級產生,天下的百姓暫時得到了土地,然而新的一輪土地兼併又漸漸開始……
歷史,就是這麼一個又一個的怪圈,這些怪圈周而復始,華夏上下數千年歷史,出了那麼多聖賢和明君,他們難道不知土地兼併的危害?
他們當然清楚,但他們無可奈何。
因為這是整個階層的利益,縱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不敢輕易觸動,一旦被既得利益者察覺有人要對他們動刀,他們會瘋狂反撲,將觸動他們利益的人撕成碎片,皇帝也不例外。
李欽載很清楚前世的歷史,大唐國運走下坡路,最初是因為府兵制的衰亡,而府兵制為何會衰亡,根源問題還是由於土地兼併。
為國廝殺,為國戍邊,熬到退役歸鄉,發現自家的土地沒了,被權貴們以各種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強行買去或是侵占,誰還願意當府兵,誰還願意為這群侵占了自家土地的仇人上戰場廝殺拼命?
大唐的府兵多數是農戶世襲的,父傳子,子傳孫,他們當府兵的基本前提是,他們是農戶。
如果土地都沒了,農戶淪為流民,攜家帶口四處流浪,朝廷官府上哪兒召集府兵去?
這便是大唐府兵制衰亡的根本原因。
後來大唐改府兵制為募兵制,兵仍然是兵,但他們上戰場廝殺的動力不再是為自己掙永業田,而純粹是為了當兵吃糧,這樣的兵能有幾分戰力?
大唐國運漸衰,藩鎮節度使各自擁兵自重,歷史上最耀眼的朝代終究難逃亡國的命運。
很不幸的是,歷史上大唐的土地兼併問題,府兵制衰落問題,就是從李治和武后開始的。
李欽載以為自己大約要到中年以後,這些問題才會漸漸浮出水面,沒想到上官庭芝已經發現了危險的苗頭。
現在李欽載終於明白為何老爹說幫不了上官庭芝。
確實幫不了,因為上官庭芝捅了馬蜂窩。
這種事是不能拿到檯面上說的,朝堂上的文武官員們屁股底下都不乾淨,只要當了官的,或多或少都會用各種手段買下民間的土地農田。
包括崔婕在內,當初李欽載在高句麗時,與薛訥合作買賣收到了紅利,崔婕都拿出了大半去買地。
不僅是渭南縣,不僅是甘井莊,崔婕得意洋洋地告訴過他,關中好幾個州縣附近,她都花錢買了不少土地。
李欽載自家尚且如此,別的官員權貴家可以想像是何等的嚴重。
上官庭芝公然上疏,提出土地兼併問題,事情確實很嚴重,這一道奏疏平白為他增添了無數敵人。
想救上官庭芝,怎麼救?遞繩子還差不多。
昨日聽到潯陽侯之子說,上官庭芝可能會被調離長安,任歧州刺史,李欽載現在想來,恐怕事情沒那麼簡單。
有人對上官庭芝起了殺心,長安城裡無法除掉他,影響太大了,但調離了京城,到了歧州那個地方,或許便有許多要命的圈套等著他了。
不一定是刺客暗殺,更要命是辯無可辯的構陷栽贓。
韋小寶在平西王府是怎麼幹的?
地里挖個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土地兼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