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門風流 第六百七十三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
第六百七十三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
京城到南京走陸路官道不過千多里,若是驛傳加急奏報頂多三晝夜就可抵達,但若是大隊人馬浩浩蕩蕩迤邐而行,則時間翻上十倍都不夠。如朱瞻基這般數十文武大臣隨行數千兵馬扈從,這一路足足耗費了一個半月方才抵達了南京。而他人未到,就讓人先傳了諭令下來。
一不許擾民,二不得擅自修繕南京宮殿,三不許鋪張——三條禁令一下,從上到下自然都消停了下來,而那些因沸沸揚揚修宮殿的傳聞而人心不穩的下番官軍也都安了心。雖說如今其他的准信還沒有,但總算是每月祿米按實發放,比打饑荒略強一些。
等到皇太子儀仗入城的那一天,繡扇錦旗鋪天蓋地,泛著寒光的兵器再加上莊嚴肅穆的鼓樂,那股帝室威嚴的氣氛從入城大道一直瀰漫到整個城中,好些主動出來迎接的百姓跪在道旁悄悄側頭窺看,但只見皇太子金輅之後就是金水盆、金水罐、金香爐……就連唾壺唾盂等等也是金的,少不得又是咂舌又是驚嘆。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儀仗方才過去,百姓們揉著酸痛的雙腿從地上爬起來,卻三三兩兩地議論了起來。
「七年啦,自打先帝爺往北京去,這已經七年了!」
「別抱怨時間長,這是咱們自個兒要看熱鬧,可不是有人拿鞭子在後頭逼著!再說了,這皇太子的儀仗可比皇上的大駕鹵簿或是法駕鹵簿簡單多了,永樂十五年皇上離京,那大駕出城足足用了將近三個時辰,那會兒好些老人都跪得暈了過去!」
「可不是?不過如今要看那熱鬧也沒機會了,不知道皇太子這會兒下來多少時日走,以後還能不能來。這南京城的宮殿聽說都已經不成嘍,唉,咱們這六朝古都,怎麼就比不上北邊……這江南之地多好,皇上要是遷都回來就好了!」
「噓,你還別說,外頭真有這些傳聞,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據說是當今皇上不喜歡如今的京城,就愛咱們這南京!嘿,只要皇上願意回來,咱們這兒很快就又是天子腳下了!」
帝都腳下權貴遍地,雖說常常得遇上強橫霸道的人物,但比起在窮鄉僻壤,破家滅門的可能性反而低一些,尋常百姓的謀生機會更多,興許還能過得安穩,這也就是一些平民百姓的小想頭。只是,坐在皇太子金輅之中的貴人卻不會這樣想當然地考慮問題。重回南京的他並沒有多少懷念,而是反反覆覆琢磨著離京時母親張皇后的交待。
南京和北京的皇城在規制上差不多,東宮亦是以端本宮端敬殿為主,治事則是在文華殿。在文華殿接見了六部五府等等大臣,定下了祭陵的日程,朱瞻基就回到了端敬殿。因他此次乃是奉旨祭孝陵,並沒有帶妃嬪隨行,東宮諸師之中也選擇了王讓張瑛陳山這幾個他喜歡的,其餘人都撂在了京師。午睡過後,他起身洗臉用了點心,就帶著陳蕪出了端敬殿。
儘管南京的皇城每年都會加以修繕,但由於這幾年內中無人居住,又沒有新進的宮女和宦官補入其中,灑掃等等不過是顧及三大殿等主要處所,其餘的地方不過是勉強加以維修罷了。相比之下,東宮區域卻是還算齊整。畢竟,在正式遷都之後,朱高熾和朱瞻基方才北上,所以這裡也只是閒置了三四年。可是,從東宮出來,經奉天門進入三大殿區域,見到那座失卻往日顏色的奉天殿,他忍不住想起了數年前那場從天而降的雷火。
此殿雖舊,卻仍在,那座巍峨的大殿卻已經燒了,世事無常足可見一斑。
「殿下,劉總憲人不在都察院。」
聽到背後這個聲音,朱瞻基回頭一看,見黃潤正帶著兩個隨從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便點點頭說:「知道了。你年紀大了,多大的事還親自跑一趟?劉觀倒是心急,一到就馬不停蹄查案子,這鐵板釘釘的事情莫非還要翻出什麼文章?唔,這樣吧,你帶幾個人出宮一趟,不要打我的名義,去各家勛臣貴戚府上轉一轉,聽聽他們都說什麼,最後去張越那裡一趟。」
「老奴遵命!」
黃潤深深彎下了腰,等抬起頭之後就對陳蕪努了努嘴,示意他好生跟著,旋即就一溜煙地帶著兩個小太監走了。他這一走,陳蕪便上前低聲說:「太子殿下,這樁事情皇上已經下令由劉大人主理,讓黃公公去是不是太顯眼了?」
「不妨事,父皇雖說讓劉觀下來,但若是真有大做文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