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看到我的夢境 381勿念,朕留學去了
朱元璋對朱棣的判斷很滿意,對於巨幕里的後代表現十分不滿意。
自幼長於婦人之手,沒怎麼接觸過軍事,腦子就妄想著自己也能同祖輩一個樣能當馬上天子。
真是個糊塗蛋。
老四說的不錯,若是稍有不慎,那對於大明而言,就是雪上加霜之事。
文臣武將倒是沒有讓朱元璋失望,一個勁的在那勸諫。
儘管在朱元璋看來,他們的建議是堅壁清野過於保守,連派遣軍隊與之對戰都不敢,只能被迫防守,大明的軍隊已經到了如此文恬武嬉的地步了嗎?
但是此時此刻的朱元璋覺得保守點沒什麼不好的,至少要比自己這個沒挨過毒打的後代要強上許多。
可是朱祁鎮不聽勸諫,偏信王振,決議親征。
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及內閣學士等文武官員隨征「扈駕」,隨征的文武大臣以張輔居首,但卻不使參預軍政事務。
一切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
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朱祁鎮和王振竟兒戲似地要在幾天內把出征事項準備齊全。
他們這對君臣倒是還知道要提前賞賜這幫人,可惜由於時間倉促,發放這些物資十分混亂,普通士卒都不一定能夠領得到。
這樣惡劣的物質條件,對軍事行動當然非常不利,但朱祁鎮和王振這一對昏聵驕妄的君臣卻一意孤行。
「五十萬人?」
朱元璋忍不住冷笑一聲:「說實在的,咱都沒有帶過這麼大的人馬來。」
「大抵是虛張聲勢罷了。」
朱棣回了一嘴,真調動那麼多人馬,那也得把屯田兵帶上。
可是一幫屯田兵上去也就是充當民夫的作用。
打仗。
那就別抱有什麼期待了。
皇帝朱祁鎮離開北京,其目標是穿過居庸關的內部城牆前往宣府,再向西進軍直奔大同。
然後計劃從大同出發率軍深入草原征討,再通過蔚州和紫荊關沿南面一條較少暴露的路線返回北京。
返迴路線之所以這樣計劃,部分地是為了避免在一季度內因大軍兩次穿行而騷擾農村,部分地是因為宦官統帥王振的家鄉和產業在蔚州附近。
「王振倒是個合格的鄉黨啊,懂得體恤自己家鄉之人。」
王布犁環左顧右的笑了幾聲。
「他娘的。」朱棣忍不住攥了攥拳頭:
「天下大事皆由宦官處置,這大明還是我朱家天下嗎?」
王布犁心想以後又不是沒有宦官勢力抬頭,這你都遭不住了?
一會朱祁鎮給你整個大活,你怕不是的氣得吐血啊!
朱棣對於戰爭是極為看重的,未曾想後代子孫對於戰爭竟然如此兒戲,著實是戳到他的痛點了。
往後的孩子當真是一丁點都不清楚,他們這些馬上打天下的辛苦。
什麼功課都不做,就幻想著自己也能同祖先那麼一樣厲害。
大明軍隊帶有一個月征戰的口糧,所以深入草原進行的打擊必須是短暫而猛烈的。
可惜事與願違,就連老天爺都不贊成朱祁鎮親征一樣。
大雨一直在下,道路泥濘,營中常常夜驚自擾。
由於倉促出兵,不到十日,軍中已然絕糧,兵部尚書在行軍中跌下馬來,負重傷,勉強支撐著隨行。
再加上軍心不穩,士卒人人懷著疑懼心理,時不時發生逃亡事件。
「艹。」
朱棣一直都想要帶領大軍成為征北將軍的夢想,在看見他孫子如此行軍之後,當真是破防了。
想他辛辛苦苦的從小就開始在軍營當中廝混,也沒膽子帶這麼多人,什麼準備都不做就出去打仗。
這不單單是敗家子行為,還是丟大明的威嚴,丟大明曆代皇帝的臉。
大明將近百年對外打出來的威風,落到小皇帝手上,就如此不懂得珍惜?
朱棣可以肯定,蒙古人定然會抓住機會報復的。
方才也先的能力,朱棣也已經看見了。
「坐下。」
朱元璋覺得朱棣有些大驚小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