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仙妻橫行 第224章 未了
更新:06-22 16:47 作者:以火為名 分類:科幻小說
醫,仁術也。何為>
仁是愛,是悲憫。所謂「悲天憫人」,既有對萬物蒼生的慈悲,也有對人世間苦痛的不忍,以及對受苦難的「人」發自內心的深深同情。
夏昭曾如此總結過:「悲憫情懷是一種普遍關注人性、人類生存狀況的人道主義情懷」。
然而,自從生命一誕生,苦痛即降臨。精神上的苦痛,軀體上的苦痛,匯總在一起變身張牙舞爪的疾病;原應歡愉的生活,被疾病熬煎為日復一日的折磨。這種折磨,如非親身經歷,旁人很難體會;病患家屬親眼目睹,偏偏無能為力的傷悲,他人也很難理解。
於是苦痛的時候,生命往往變得孤單,似乎只有病患自己—與黑暗的世界面對面。
所幸即便在最深的黑暗裡,也有一盞叫做「悲憫」的燈。醫者,便是執燈人。別人不理解的,醫者懂;別人行色匆匆經過,醫者會停下,注視病患的眼睛,關切地問候;別人有心無力,醫者常常妙手回春……
醫者和病患長久以來是默契的合作者:醫者行筏,病患求渡。醫患共同站在疾病苦痛的此岸,向著健康的彼岸開啟一場場渡送的行程:在這行程中病患投之以信任,醫者則報以勇氣、慈心、精勤、照拂……
因為悲憫,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擔當。無悲憫,不為醫!不管身處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不管面臨什麼樣的誤解困難,醫患合作共渡的本質,始終沒有變,也不會變。
然而,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著變形。
一方面,理想主義的光芒仍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行醫人。古代的大醫士曾在《醫>
中說:「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
千百年後,此言猶在耳,令人警怵。醫學這個行業之所以神聖,在於兩點:其一是醫學自身有救人助人的特點,其二是行醫人應具備的高度自律性。
不僅勤修苦練、精進醫術是為醫者生活的一部分,持佛心善待眾生也需要醫者時時自修。但是有如今這個社會中,暗藏英雄情結的醫務人員也是紅塵里為生計家小奔波的凡人。試問,那些半日看完30個患者,趕回家操持畢家務,熬夜苦寫論文以晉升職稱的醫生們,能剩下幾分佛心,笑對患者?
另一方面,不知何時起,藥品和各種各樣的檢查機器成了醫事中的主人。仿佛這些冷冰冰的藥片機器才是幫助人們抵禦苦痛的英雄,才是有成就的功臣,而配製藥方、操控機器的醫者卻成了可有可無的跟班。
這也就如同人們坐船安全抵達港口後,不去感謝駕船的人,卻只對著船上的鍋爐鞠躬歡呼。藥品機器成為醫療中最有價值的核心,而醫者成為醫療中最低廉的、無足輕重的存在。這是何其荒謬的扭曲!
其實,悲憫心是一條紐帶,連接的是醫患兩端。
對於醫者,先有悲憫心,才有父母心,才會對病患苦痛感同身受,進而「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以高度的自律、持續的研習,來提高自身醫術,解決苦痛。
對於病患,或者病患所代表的社會,如果能對醫者的勞動付出和存在價值多給予一些承認,未嘗不是一種悲憫——接收到愛意並回饋以感恩。
只要活在這個世上,誰都知道生命的存在,離不開醫學的守護;穿上白衣,就意味著奉獻。生命所託,責任所系,義不容辭。
但是,即使是真的天使,也有上天的照拂,何況這些醫護人員僅僅是紅塵中的普通人,何嘗不需要被關懷?然而,這個社會除了對這個群體要求奉獻之外,是否想到也要有所護持?
在盛世中,就有無數的人力圖改變這種本末倒置的扭曲——接受醫者的勞動,承認醫者的作用,給予醫者相應的地位,讓醫者體驗到尊嚴和價值。
因為這不僅體現出一個社會對「醫」的認可,更體現出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即普遍的對人的承認和關懷。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醫事本不易,原應同舟共渡的醫患關係被各種原因疏離得太久,終歸還是給時間讓其回歸了。醫者須自警,患方多尊重。健康的獲得離不開醫患雙方的合作。
在一次次守護健康的行程中,愛己及人的悲憫情懷應是一盞醫患共執的、相互照亮的燈。
那麼,在這末世之中,這種醫患共執,相互照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