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 697【異國雄主】

更新:09-19 08:37 作者:王梓鈞 分類:軍事小說

    百年櫟木打造的戰艦,已經在秋天時正式下水。

    第一批戰艦共兩艘,皆為蓋倫船型。一艘650噸,一艘500噸,四桅,加掛橫方帆。

    蓋倫帆船上掛橫方帆,這種操作始於三十年前,又被稱為「佛蓋特帆船」。後來的風帆護衛艦,名字也叫「佛蓋特帆船」,但兩者並非一回事兒。

    另外,甲板上層建築,在設計時刻意減少,艏樓也變得比一般蓋倫船更矮。

    這種改變,都是為了讓船身更輕,並且降低船體的重心。不但航行時更加靈活,而且不易被暴風雨弄翻。只不過從外觀來看,沒有改進前高大威武,顏值妥妥的屬於減分項。

    歐洲也在做這種改進,甚至把前桅後移到艏樓的正上方,如此就讓桅杆分布更合理且更有效率。

    「好船!」

    鄺鴻還未登船,就不由讚嘆。

    鄺鴻是鄺露的長子,他爹之前擔任貴州左布政使,如今已調回南京擔任戶部左侍郎。

    鄺鴻本身投效大同朝廷也早,善詩書、音律、騎術、劍法,歷史上募兵抗清,戰死於廣州城東郊。

    張岱、劉湘客高升之後,不可能再親自出使外邦,鄺鴻這次被任命為談判使者,帶著荷蘭戰俘的腦袋前往巴達維亞。

    「這兩艘船,是荷蘭造船師和漢人造船師,一起設計打造出來的,」洪旭笑著介紹,「兩幫人差點打起來,漢人造船師死活要用硬帆,後經陛下定奪才使用軟帆。漢人造船師,要在船底加梗水木,荷蘭造船師不知此物,鬧到陛下那裡之後,這次是漢人造船師贏了。「

    梗水木,就是減搖龍骨,依靠船舶橫搖時的流體動力作用,產生穩定力矩來減輕船隻搖擺。遇到暴風雨時可以發揮奇效,平時航行也能讓船隻更穩定。

    中國的這種艦船減搖裝置,至少比歐洲早七百多年(以出土實物為準),從宋代一直沿用到清朝。而歐洲,一直到18世紀末才發明出來。

    大同海軍這兩艘新艦,結合了東西方海船的優點,並非啥都由荷蘭造船師說了算。


    鄺鴻帶人登上戰艦,荷蘭戰俘的腦袋,全部用木匣子裝著。

    洪旭一邊走,一邊介紹道:「之前繳獲的西班牙船,被命名為『大同號,現在改為『台灣號』。這艘最大的新艦,叫做『廣州號』。旁邊那艘稍小的新艦,叫做『福州號。『廣州號上,有大小火炮40餘門,最大的一門是六千斤炮。「

    鄺鴻聽得豪氣十足:「恃此巨艦,當可揚帆四海!「

    鄺鴻是廣東南海人,從小就見慣了海船。如今自己坐上650噸的廣州號,突然不想當文官了,想轉為海軍大將縱橫海洋。

    海軍艦隊,從太倉港出發。

    前方有幾條小船,牽引指導海軍大艦,一路避開淺灘礁石,從長江順利進入海面。

    領航員手裡捧著航海羅盤,這玩意兒可以配合《海道針經》使用。

    《海道針經》集合了無數中國航海家的心血,從宋代就開始積累。剛開始只記載中國附近海域,直到鄭和下西洋,把印度洋那邊也記錄下來。

    鄭和的航海資料雖然大部分遺失,但其《海道針經》卻有流傳,萬曆年間刊行的《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就是一套鄭和下西洋的針路簿。

    大同海軍使用的《海道針經》,搜集整理了大量針路薄,同時還讓各省海商貢獻自己的航海圖。匯總之後,《大同海道針經》刻印,民間海商也能高價購買。

    天千、地支、八卦,將航海羅盤分為24等分。

    沿用鄭和下西洋的針路定位:太倉港口開船,用丹乙針,一更,平吳淞江。用乙卯針,一更,到南匯嘴。

    翻譯為人話:太倉港起航,沿105度方向行駛,途經十里(有說十二里)到吳淞江。再沿97.5度方向行駛,途經十里,到南匯嘴。

    鄭和航海的所有路線,全部都有準確定位,比如在南洋海域

    「蘇門答臘開船,用干戌針,十二更,船平龍涎嶼。四十更,船又用辛酉針。五十更,船見錫蘭山。」(從蘇門答臘港出發,沿307.5度方向航行,途經120里,可達龍涎嶼。繼續前進400里,轉為

    277.5度方向航行,前進



697【異國雄主】  
相關:  重生野性時代  北宋穿越指南朱銘全文完整版  北宋穿越指南類似小說  北宋穿越指南小說簡介  民國之文豪崛起  北宋穿越指南小說無刪減免費閱讀  夢幻香江    陳東王楠楠  倚天之崆峒門徒  這就是牌佬的世界嗎?亞達賊!  阿根廷帝國崛起  蟬動  
下面更火
搜"朕"
360搜"朕"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