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
更新:11-14 08:07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朱翊鈞清楚的知道萬士和在講些什麼東西,他在講大明這個條條塊塊的基本官場體系里,條條之間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上層和下層的割裂。
攤派和做表,是大明財稅和吏治新政中,必然出現的現象,而王國光注意到了這種現象,吏部尚書萬士和提出了改良的辦法,那就是問責到負責人的頭上。
值得注意的是,王國光和萬士和並沒有完全否定攤派和做表,甚至還肯定了存在一些積極意義。
因為對於大明而言,攤派和做表的困境是因為變法導致的,這本身也是變法路上的一個坎坷,在這種風氣還沒有完全蔓延開來蔚然成風之前,大明的廷議就注意到了這種不良的風氣,並且打算尋求解決之法。
比如做表,六冊一賬是朝廷要的表,是財稅的核心,不把這六冊一賬給做明白,大明根本不可能完成財稅改制,大明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田畝、有多少人丁,甚至連收稅都不清不楚,六冊一賬能夠做好,是大明財稅這筆糊塗賬做好的關鍵。
做表是完全有必要的,甚至能提高效率,但是把六冊一賬變成幾十份表,是大明朝廷的要求嗎?不,只是各級老爺們,為了把責任攤派下去的手段。
攤派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這次江西鬧了蝗災,鬧到老好人潘季馴要殺人的地步,為了籌措糧草,朝廷還不是讓湖廣、南衙、浙江、福建、兩廣對江西進行了支援,這也是一種攤派,為災區注入了強大的動力。
但是這攤派,只攤派了責任,不攤派權力,這不是為難做事的人?
朝廷讓侯於趙去遼東彰武屯田,侯於趙能幹得好,但是朝廷不給侯於趙丁點權力,那侯於趙幹個屁?之前侯於趙上過屯田疏,這次隨軍征戰,莫不是朝廷給侯於趙的事權。
朝廷讓殷正茂去平定呂宋的紅毛番,那時候的朝廷一窮二白,別說五桅過洋船了,連四百料的戰座船都沒幾艘,朝廷給不了物質支持,就給政策支持,給了殷正茂事權,殷正茂招安林阿鳳,突襲密雁港,到現在混到了國姓爺。
當初朝廷讓殷正茂去兩廣做總督平倭,也給事權,張居正講強兵,也說要稍給武將事權。
值得注意的是,就是稍微給一點事權,如同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劉顯、張元勛等人,都已經感恩戴德了,也不求更多,只要讓打仗,那就是好朝廷
萬士和的法子,就是用官帽子和大腦袋,逼著泡在青樓溫柔鄉里的老爺們,把自己手裡的權力下放給做事的人手中。
萬士和猶豫再三,看著陛下年輕的面龐,再次俯首說道:「陛下,臣有話說。」
「廷議,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朱翊鈞伸出一隻手,請萬士和、萬太宰繼續為大家講解他的吏治法,繼續他的表演。
萬士和的手伸向了職官書屏,十分鄭重的說道:「陛下,袖手談心性的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人,高談闊論之輩,往往都在京堂,而不在地方,更加確切的說,空心的是朝廷正官,而不是地方的吏員,他們是最奔波,最辛苦,而且陛下看不到他們,就連這面職官書屏也不會將其錄入其中。」
朱翊鈞由衷的說道:「所以,萬曆元年起,先生就讓朕效仿祖宗成法,見外官、見縣丞、見耆老、見百姓?」
萬士和十分恭敬的俯首說道:「沒錯,這便是臣認為江陵先生,從未有過真正威震主上的原因。」
對於張居正在當國這幾年的時間裡,是否威震主上,萬士和必須借著這件事,做一個定性,否則會出現一些阻攔大明再起的聲音,而這些聲音很容易混淆視聽,各種雜報在嗅朝中的風力,試探著是否能夠『撥亂反正』,萬士和希望可以借著王國光談到的六冊一賬、考成法產生的問題和矛盾,確定張居正的聲譽。
「大明幸甚。」朱翊鈞由衷的說道。
于謙被斬首示眾,張居正差點被開棺鞭屍,自己的家眷被逼死了十幾口,野狗爭搶拖咬,就這兩個大明關鍵時期的關鍵先生如此的下場,朱紈、胡宗憲等等下場,看了無不是令人寒心。
還有戚繼光,戚繼光晚年飄零,因為他知道自己還要被清算,怕連累到妻子家中,最後將家財盡數交給妻子和離,這種純粹的戰士,打著上報天子,下救黔首建軍的戚帥,都這般下場。
大明不亡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