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
更新:11-14 08:07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大明的讀書人,是一個很複雜的群體,當你想誇獎他的時候,可以用讀書人來誇獎,當想罵的時候,同樣可以用讀書人來誇獎。
孫繼皋作為狀元郎,是讀書人的佼佼者,公然干擾大明為國選士,科舉的公平與公正,在干涉之前,連元輔都知道了有人在作妖,而吳桂芳作為讀書人,則憂國憂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本屯田疏,是一篇雄文。
其中後面兩條總綱,充斥著一種理想主義的愚蠢。
美利堅的林肯,宣布廢除奴隸制,是因為戰場上的被動,為了軍事需要而不得不如此宣布,南北戰爭打完後,林肯就被刺殺,死在了福特劇院內。
林肯的廢奴宣言,其實已經非常溫和了,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他還是死在了刺客手中。
美利堅那片土地,一直到2013年,密西西比州才徹底廢除了奴隸制度,也是一個漫長的鬥爭過程。
漕運總督吳桂芳的這本奏疏,則更像是一種追求大同世界的奏疏,因為大明並沒有爆發出激烈的民亂,需要朝廷做出決策。
大明朝廷的政令通常都是被動性的,這也符合肉食者鄙的基本特徵,大多數朝廷的政令都是還沒摁下一個葫蘆,就又起了一個瓢,而且政令對於緩和社會矛盾,都有強烈的滯後性,通常政令到達地方的時候,地方自己已經斗出了一個結果。
而吳桂芳的奏疏,則是主動性的,主動去緩解社會矛盾,通常情況下,會被縉紳們視為一種閒的沒事、沒事找事,政治的智慧應該是:只要能用就不要動,能不做就不做,多一事,則有一事之擾;寬一分,則受一分之賜。
朱翊鈞對吳桂芳的奏疏是高度認同的,但是要執行起來,難度很大,但同樣,吳桂芳的奏疏,前三條的意義仍然非常重大。
吳桂芳的提議很好,但是從一個提議到一個政令,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浙江道監察御史邢玠來了沒?」朱翊鈞又摸出了一本奏疏,開口問道。
「宣浙江道監察御史邢玠。」馮保一甩拂塵,賈三近因為失朝被罷官後,就很少有朝臣們失朝了,所以皇帝要找誰,就不用找緹帥去拿人了。
邢玠從殿外走了進來,恭敬見禮後說道:「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起來回話。」朱翊鈞則滿是玩味兒的看著手中的奏疏說道:「俺答汗上奏請都督金印,好前往西寧青海寺,會番僧設醮,爾上奏來反對。」
「其一曰:膳食堡劫掠邊民未了,此時施恩則北虜輕視我中國。」
俺答汗也不是一直在板升城待著,他也是個活物會活動,最近他打算去西寧的青海寺見僧人,他前往西寧會見番僧的身份則是大明的順義王,所以要請都督金印,而且請開大馬茶市。
朝中有人贊同有人反對,邢玠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第一條是朱翊鈞和譚綸留手之事,這件事大明和俺答汗還在吵,而且註定沒什麼結果,劫掠膳食堡邊民的傢伙,是俺答汗的弟弟,俺答汗是不可能交出來的。
朱翊鈞繼續說道:「其二曰:茶市不可開,金印不可與,在宣大,宜委曲解喻以止其來;在甘肅,宜勵兵秣馬,以防其來;阻無已之,求嚴內外之限。」
邢玠再拜俯首說道:「陛下,臣之所以反對,就是怕他聯合西北諸多番僧入寇甘肅,宣大打了二十多年,已經打的千瘡百孔,一片爛泥,若是甘肅打爛了,大明恐有傾覆之危,臣誠懇陛下明鑑,不被俺答汗一時恭敬所蒙蔽。」
「北虜亡我之心不死。」
萬曆四年十二月,朱翊鈞按照慣例,見的外官是陝西總督石茂華。
石茂華對皇帝說:不復套,三邊一旦遭遇連年大旱,恐怕大明有傾覆之禍,因為陝西少糧多兵,連年大旱,必然是民亂四起;而邢玠也是說大明恐怕因為俺答汗從甘肅進攻,進而導致大明傾覆。
連年旱災和兵禍,兩個的危害是相同的,戰爭的破壞是巨大的,西北因為失去了河套,脆弱不堪的農業,會被徹底擊毀。
邢玠站起身來,端著手繼續說道:「俺答汗因為戚帥在朝失去了對宣大和京畿進攻的勇氣,但是他在西寧和西北番人聯合從甘肅方向進攻,直入大明腹地,臣不疑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