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
更新:11-14 08:07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黃清一個很有意思的舉人,他對於陛下的問題能夠妥善回答,是基於自己的實踐,而不是他十分了解陛下,這是黃清第一次見到陛下,也是第一次猜測陛下到底是個什麼人。
在入宮朝見之前,元輔專門給他傳了話,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不要猜度聖意,因為根本猜不了。
如果皇帝是個黑匣子,需要輸入指令去解析,黃清作為十二年的吏員,其實不知道應該輸入什麼指令去解析皇帝,所以乾脆不猜,怎麼想怎麼說。
對於黃清而言,或者說對於天下絕大多數的臣民而言,皇帝只是一個凝聚起來代表著朝廷決策的符號,而不是具體的人,代表的是朱元璋建立的法統。
至於具體到皇帝本人,長什麼樣、吃什麼飯、喜好什麼、都和臣民沒有太多的關係,皇帝距離黃清和他以下的人,太遙遠了,遙遠到就像是站在地上,看九重天上的神仙。
黃清沒有猜度,直接根據自己的實踐回答問題,而恰好,是皇帝想聽到的答案。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孫繼皋這種賤儒在挨罵,而黃清這樣的循吏,在文華殿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褒獎,如果能做事,就做不了賤儒,如果做賤儒,一定做不成事。
這是個必然的規律,賤儒們向來都是袖手談心性,賤儒談的心性,大抵總結來說,就是我想我就能,賤儒又不是泰西世界裡的唯一的神,說要有光就有光。
王崇古搞了個毛呢官廠,費勁了周章,斗到現在,把自己硬生生的鬥成了孤家寡人,也不過是基本實現了規模化的生產,連複製都很難做到,賤儒們憑什麼想就可以?
大明朝在過往一百五十年間的很多決策,都受到了這種想就可以的影響。
朱翊鈞看著黃清繼續問道:「據說黃愛卿很擅長屯田,朕有些疑惑,朕觀察到了一個很奇怪的事兒,很是矛盾,應天巡撫宋陽山、松江巡撫汪道昆告訴朕,江南多失地佃戶和傭奴,甚至有些人為了活命,不惜私閹入大戶人家為奴為仆,也要苟活。」
「另一方面,宋陽山和汪道昆又告訴朕,江南多荒地,地荒著也不肯種,連田阡陌皆荒草叢生,田畝多荒廢。」
「這些失地佃戶,為何不去種地為生呢?因為他們懶嗎?」
「不是的!陛下不是這樣的!大明百姓非常勤勞,他們不是不想,是不能啊,陛下。」黃清一聽皇帝這麼問立刻就急了,看著張居正的眼神都從狂熱變成了疑慮。
作為帝師,你就這麼教小皇帝的嗎!
但是似乎又沒有什麼問題…因為這樣的話,掌握了話語權的勢要豪右們,就可以把責任完全推個窮民苦力了,窮民苦力懶惰,不想種地,窮民苦力羨慕奢侈,卻不能勤勞致富,窮民苦力們下愚者不移,愚昧不靈,這就是長久以來,掌握了話語權的縉紳們,極力想要塑造的小民形象。
而且塑造的非常成功。
張居正略有些無奈和氣惱,黃清你什麼眼神!小皇帝在考校你啊,混蛋!
不是他張居正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小皇帝在揣著答案,問的是伱的能力,而不是陛下不懂,陛下是想知道你懂不懂!
黃清思索了許久才開口說道:「陛下臣作為吏員,曾經修過吉安縣誌,臣從江西到浙江,又從浙江至京師,小民為何不能耕種荒田?」
「陛下,堪輿圖上,各村的地名比如姚家寨、胡家莊、宗家屯、馬家墳等等,數不勝數,這些個村名,大抵代表著這裡有一個宗族縉紳之家,他們對於小民而言,絕非善類。」
「縉紳大戶們,各村寨之間涇渭分明,一草一木,甚至連一口水,都是縉紳的,都是大戶的,哪怕是亂石灘,哪怕是鹽鹼地,哪怕是沙地,也是這些大戶人家的,鳥不拉屎的地方,都不能讓顛沛流離的流民動哪怕一鐵鍬。」
「臣的家鄉,江西等地,有個趙王莊,這個莊子前有個人頭杆,但凡是從山上撿一根柴,都要被殺頭懸杆示眾,這類的人頭杆,各地有各地的名字,但大抵都有。」
「臣在吉安時,曾經專門辦過這麼一件案子。」
朱翊鈞不由的想到了通惠河畔那一排排的旗杆,陰結虜人被斬首示眾的奸佞,都會被懸杆示眾,下面立有石碑,銘刻他的罪行。
當時朱翊鈞幹這個的時候,他還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