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五百一十二章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更新:11-14 08:10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王崇古堅定的認為皇帝創辦皇家理工學院不會引發什麼惡劣的後果,這些個平日裡狷狂的士大夫,只會叫囂兩句就會偃旗息鼓,而事實證明,王崇古想多了。
當章下六部、都察院、六科廊共議的時候,陛下的敕書甚至沒有引起什麼反對的聲浪。
六部對這件事沒有人反對,因為大明人才短缺的問題深切的影響到了六部的每一部。
工部首當其衝,這就是官廠團造、規模化生產引發的人才短缺,只有培養人才,大明的產業才能蓬勃發展;
戶部自然是為了更多的商品,更多的貨幣;
刑部自然是樂得大明產業蓬勃發展,發展的越迅速,安置的窮民苦力,也就是流氓越多,才不會有那麼多的大案要案要頭疼;
兵部需要從工兵團營中遴選京營銳卒,同樣也要安置退役銳卒和客兵;吏部希望打破士大夫對官選官階級的壟斷,進而讓官場這潭死水,再次煥發生機;
本來最應該反對此時的禮部,有萬士和這個身段柔軟的人在,又折騰不起來什麼。
而且禮部部議對這件事,也是贊成的看法。
被賤儒裹挾的禮法,不是禮法,禮是文明,禮是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下之事無事不變,禮法若是真的按照大明士大夫們法三代之上那般,那大明也走不到兩百年了。
六科廊的給事中忙著考成法,而都察院的御史們,忙著挑水,似乎無瑕顧忌此事,或者借著挑水的爭論,躲避可能存在的危險。
劉漢儒已經被南鎮撫司緹帥駱秉良抓拿歸案,十數名參與其中的官吏,已經送京徐行提問。
在皇帝閱視水師之後,大明水師將從天津衛出發,前往長崎、琉球,將兩個總督府無法清剿的海寇一併清剿。
一曲終了,餘音繞樑。
王夭灼坐到了朱翊鈞面前,氣鼓鼓的說道:「敷衍,今天回宮了,定要去看看。」
王夭灼看著皇帝剛毅的臉龐,嘆了口氣合上了一百零八鍵的琴蓋,開口說道:「還不是夫君醉心於國事,這劉妃和李妃馬上就要生了,夫君也不去看一眼,多少讓二位有些哀怨,昨日到了我的宮裡,哭訴了一番。」
除了奏疏之外,申時行、陳璘、張誠等人各寫了一本密疏入朝,內容是關於寧德三都澳海灣私市的幕後指使。
「娘子這曲,略顯哀怨。」朱翊鈞笑著說道。
王夭灼一步三回頭帶著擔心離開了文華殿偏殿,朱翊鈞手裡有四本奏疏。
「好,娘子提醒咱,咱今天還有事要辦。」朱翊鈞再次點頭。
參與其中的勢要豪右已經查明,從浙江到福建,一共有數家,以仁和夏氏為首,參與其中的地方官員也已經查明,布政使舒應龍沒有問題,反倒是按察使劉漢儒的問題非常嚴重。
八月的最後一天,朱翊鈞在廷議之後,沒有回通和宮,而是來到了文華殿偏殿。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朝中的大員,到底是誰在庇佑劉漢儒了。
國子監的稟生們,要為自己生計考慮,明知不可為,還要抱著脫不下的長衫,抱著之乎者也,只能窮困潦倒一生,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達,這些個老稟生們,就想尋找條新的路,成為舟師、地師、銀師、醫師等等專業性人才,未嘗不是出路。
三都澳海灣,一共有七個私市,規模和當初的雙嶼私市不相上下,若是沒有大明官員放縱,勢要豪右支持,無論如何都無法形成如此龐大的規模。
「好說好說。」朱翊鈞嘴上答應著,心裡盤算著事兒。
劉漢儒一方面架空舒應龍,一方面又積極配合朝廷清丈和普查丁口,龐尚鵬認為劉漢儒是個循吏,故此委以重任,直到私市之事爆發,龐尚鵬才開始調查。
讓朱翊鈞沒想到的是,有不少國子監的稟生,也在打聽,皇家理工學院的招生要求。
以前陛下年紀小,皇威不振,但凡是點小事,都要做盡做絕,德涼幼沖,就是如此。
王夭灼在窗台前撫琴,大紅色是一種很難駕馭的顏色,但放在王夭灼身上,卻渾然天成,一襲大紅色的大氅,鋪在了琴架之前,如同流水一樣的琴聲在偏殿裡迴響。
「知道了,娘子安心,朕有分寸。」朱翊鈞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