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五百二十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
更新:11-14 08:10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馳道修建如何了?」朱翊鈞詢問著王崇古關於綏遠馳道、礦業的若干問題。
王崇古對答如流,他是刑部尚書,但他也是次輔,對這些事都有詢問的權力,王崇古匯報了馳道的修建,潘季馴這個綏遠總督是很合適的,因為當初他治黃河的時候,就是大型工程的統籌,但凡是能做好這種工程統籌的人,保底都是個循吏,否則治不了黃河。
胡元因為治理黃河直接弄的天下皆反。
王崇古其實很擅長打理這些,比如他搞得宣大長城鼎建、皇宮鼎建,就是又快又好,王崇古保證十王城可以在年底之間交付。
「十王城的事兒可以慢慢來,完不成也沒事兒,萬一大雪連著下幾次,工期晚一點就晚一點吧,次輔不必過分著急。」朱翊鈞對遷藩令的預期是萬曆十一年年底能折騰明白,就是一桌好菜。
王崇古十分鄭重的說道:「謝陛下隆恩。」
這就是個口頭承諾,工期晚點也沒關係,即便是口頭承諾也是陛下的承諾,當年十年滅虜,也是口頭承諾。
能撈到陛下的聖眷,王崇古到地底下,能跟列祖列宗吹一輩子。
朱翊鈞從袖子裡抖了抖,拿出了最後一本奏疏說道:「這不是年底了嗎?戶部在大計,就是審計天下賬目,大司徒和少司徒送來了一本奏疏,說的是錢法和鈔法,戶部還是想推行鈔法。」
王崇古眉頭一皺,把奏疏看完之後,有點傻眼了,他呆滯的說道:「大司徒和少司徒什麼意思?推行鈔法是他們戶部的事兒,為什麼要推給臣?臣何德何能啊!」
戶部的奏疏,從頭到尾就說了一件事,大明推行鈔法的錨定。
大明總歸是要用鈔法的,開海十年,大量白銀流入甚至極盡所能的朘剝了倭國,但白銀還是不夠用,白銀大量流入物價基本穩定,就還是錢荒。
鈔法勢在必行,可是鈔法還有最關鍵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錨定物。
「能者多勞嘛,大司徒和少司徒也是為了大明計,又不是為了自己。」朱翊鈞安撫著王崇古,這件事的確得依靠王崇古主持的工兵團營、官場團造才能實現。
需要物質的豐富。
王崇古只是簡單粗略的看了一遍奏疏,他又不在文淵閣坐班,他搖頭說道:「直接錨定白銀不就行了嗎?誰搗亂誰死就是了,私印者斬,亂法者殺!」
想發鈔還不簡單?準備足夠的白銀,讓寶鈔局開動印鈔機,開始印鈔就可以了,誰不用、誰胡作非為,直接吃皇帝一記皇恩碎地拳就行了。
「朕在王次輔心裡這麼厲害嗎?」朱翊鈞笑呵呵的問道。
王崇古總是這樣,覺得威權無所不能,皇權從來不是無所不能的,甚至大多數時候,皇權正常履行不搗亂就是好的了。
皇恩碎地拳固然厲害,太祖高皇帝很擅長這種拳法,但最後鈔法還是敗壞了,可是這一拳下去,鈔法就沒辦法搞了,無論製作多麼精良,防偽多麼的先進,百姓都不再認可。
「臣再看看戶部的奏疏。」王崇古覺得自己有點想當然了,皇權自然厲害,不過局限於京堂,出了京師,陛下也要跟地方商量著來,不是什麼事一道聖旨就可以解決的,如果聖旨真的那麼神奇,晉黨僭越一道聖旨下令解散就行了。
王崇古認真的研讀了戶部的《鈔法錨定疏》發現,戶部說的有道理,而且非常有道理,這事還真有他王崇古的事兒。
「臣慚愧,戶部寄託之事,臣到死怕是也干不出來。」王崇古確信自己沒有理解錯戶部的意思,終究是搖了搖頭,發行鈔法,其實就是一個衡量標準,衡量大明是否再次偉大的標誌,或者說是大明萬曆維新的一個標準,做到這一步,才算是成功了一部分。
從北宋開始,中原這片土地換了無數種名目,想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錢荒,但歷史總是在反覆的上演,鈔法一次又一次的崩壞,循環往復,中原是需要更多的貨幣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否則就不會有錢荒了。
紙鈔,就是朝廷向民間的借貸,這一點在許衡在《楮幣札子》就已經反覆討論過來。
紙鈔意味著借債,意味著紙鈔的錨定是債務,而債務的本質是國朝的信用,利用信用發債、利用債務發鈔,更多的貨幣商貿繁榮,一片鮮花錦簇,內外上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