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務正業 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
更新:11-14 08:08 作者:吾誰與歸 分類:科幻小說
明英宗到底留下了多少宿弊,朱翊鈞也不清楚,熟讀史書的萬士和也不清楚,就是問明英宗本人,估計他本人也不清楚,這大明朝的義官究竟何時出現的。
什麼傳奉官,義官,都是賣官鬻爵的代詞而已。
漢武帝在最開始賣官鬻爵的時候,還賣的是有名無實的爵位,只是代表社會地位,到了後來開始賣吏員,再從吏員到官員,一切的官職都是明碼標價,官員手中擁有了權力,一切的投資都是值得,都可以從土地和黔首身上朘剝回來。
漢武帝賣官鬻爵是為了漢匈決戰,那明英宗是為了什麼呢?大抵是什麼都不為,只是朝臣們說得多了,就同意了。
賣官鬻爵會對大明的吏治造成系統性的嚴重破壞,但你要跟明英宗朱祁鎮說其中危害,他大抵是聽不懂的。
賣官鬻爵被認為是亡國的一種徵兆,被文人口誅筆伐了這麼多年,可是從正統到萬曆,一百多年的時間,就是沒有人下定決心廢除了這一項制度,背後的原因,自然有祖宗成法不可違,也有朝臣們心照不宣的不作為。
受苦的只是百姓,又不是自己利益受損,而且還能從中謀求私利,豈不美哉?
收緊選官的入口,是今年吏治的核心整治內容,一旦廷議通過,至此之後,大明朝廷不再為義官發放官身,這對大明吏治清明是極其有益的。
「臣比較反對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次輔王崇古突然開口說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海瑞沉默了一下,看向了王崇古眉頭緊皺,而後稍微思忖了一下,眉頭逐漸伸展開來,附和的說道:「臣也反對一併取締。」
「陛下和宜城伯講筵,曾經談到過,一個政令不光是好處,也有壞處,必須要談論它的代價,否則就必須要反對,一刀切掉的義官的代價是什麼呢?」
「義官,在雲南、貴州、廣西、瓊州,有其存在的必要。」
這些地方存在著大量的土司世官,而對這些地方潛移默化的改土歸流也要用到義官,能通過科舉的,是不屑於去補這種義官,科舉出身,即便是舉人,也有可能升任明公,但是補義官,到最後的結果最多也就是個官身的吏員,上限很低。
海瑞出身海南,瓊州的改土歸流都是用的義官。
萬士和則搖頭說道:「一個官身四十兩銀子,一個縣,十幾年就補三百多位,這些人互相袒護,朋比為奸,即便是朝廷命官到任,仍然是需要看他們的臉色,朝廷的威嚴何在,禮法何在?吏部不是沒事找事,是切實需要。」
「考成法嚴了考成,若是這選官的口袋不扎進,就是再堵漏,也擋不住漏。」
「改土歸流,改土司為朝廷命官管理,是朝廷郡縣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自然是必然的,補義官一刀切之後,影響了改土歸流,可以想別的辦法,大明別的不多,兩條腿的讀書人遍地都是,願意任流官的,可以給恩科特賜進士。」
呂調陽輕輕咳嗽了一下,這個廷議的火藥味實在是太重了。
萬士和這就有點人身攻擊了,萬士和這話怎麼看都像是說海瑞出身不好,只是個舉人,畢竟恩科特賜進士,都是給舉人的,而海瑞也是有了恩科特賜進士,才能位列朝班,成為明公之一,
萬士和的意思是,改土歸流小弊,而賣官鬻爵大弊,但是話里話外,攻擊到了舉人出身的海瑞。
海瑞沒有反駁,他出身就是不好,就是個舉人出身,萬士和這樣陰陽怪氣,夾槍帶棒的罵他,他無法反駁則不反駁。
「萬太宰。」朱翊鈞開口了,他看著萬士和說道:「出身就只是出身,海總憲嘉靖三十七年開始履任淳安知縣,剛上任就開始清丈,那年頭,誰敢清丈?又不是現在,但是海總憲那會兒就敢為天下先了。」
「清丈之後,淳安百姓開始回流,一歲增三千戶,清丈田畝、均平賦役之功;後推行保甲法,不數年,蕩滌山賊匪寇;興辦社學,淳安百姓十戶有五戶識字讀書。」
保甲法,其實不是什麼新鮮的法子,就是組建民兵鄉勇,三年把淳安境內的山賊匪寇清剿一空,而海瑞在淳安做知縣,還興辦社學,社學是太祖高皇帝推廣的政策之一,就是啟蒙小學。
朱翊鈞繼續說道:「胡宗憲胡部堂的兒子路過淳安縣,淳安縣驛卒惹怒了胡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