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診斷 729.另一個真相(2):有罪(漢總加更5/15)
測試廣告1【明天10-11點】
「共存」還是「清零」?新冠疫情暴發近2年,越來越多國家在這兩條路徑間做出抉擇。大筆趣 www.dabiqu.com
曾以堅持「徹底消除新冠」而聞名的紐西蘭、越南,於10月實施「與病毒共存」策略。
「大逆轉」的還有澳大利亞。它曾被bbc等媒體評價為全球封鎖最久、邊境管制最嚴格的國家。當地時間11月1日,關閉近19個月的澳國邊境重開,首架國際航班落地雪梨。
葡萄牙已將新冠降級為「地方流行病」,體育場館不再設上座率。法國、義大利幾乎放開管控,酒吧、劇院擠滿人。不同於英國的「全自由」模式,法國、義大利和葡萄牙要求民眾在參與大規模集會時,使用疫苗護照。
全球多地的民眾正在跨國度假、探親,恢復商務出行。截至11月1日,泰國認可的「入境免隔離」國家和地區增至63個。「這是亞太地區最大規模重新開放國門的一場豪賭。」法新社評論。
然而,「共存」並非坦途。世界衛生組織(日表示,全球新冠確診和死亡數近兩月來首度回升,超過一半的新增病例來自大面積開放的歐洲地區。
英德兩國監測疫情的重要指標「7天平均感染率」在日前後,達到7月至今的最高值。德國重症監護醫學協會專家警告,「真正的第四波疫情已經開始,並且正在加速」。
共存派、清零派都在關注的新加坡,疫情發生戲劇性變化。「新加坡接種率是亞洲最高,所以有條件地率先逐步解禁。然而,它與以色列一樣,剛開放不久,防疫的堤壩就坍塌了。」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形容。目前,新加坡正在擴大新冠治療設施的收治能力,從目前近2000張病床增至4000張。
《南華早報》評論,全世界不得不學會以理性方式與新冠病毒共處。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國家為之付出「人的代價」。
「我們參考新加坡等經驗,學的是如何在走向開放和防範失控間取得平衡。」《紐約時報》表示。
11月1日起,韓國正式開啟「與新冠共存」模式,將分3步回歸正常生活秩序。到第3步,將徹底解除私人聚會限制,完全恢復正常生活。
有評論稱,又一個國家「躺平」了。但細究之下,各國放寬防疫的「姿態」,有著顯著不同。
英國是「與病毒共存」的最早提出者、實踐者。早在2020年,該國一度希望以自然感染方式形成「免疫屏障」,即不採取積極防疫、也不主動檢測潛在感染者。到今年7月19日,儘管民意調查顯示,公眾更傾向於漸進地重新開放,但在每日感染率居高不下時,英國取消了幾乎所有的防疫限制不強制戴口罩;取消集會限制、一米社交距離;入境者無需14天隔離。
「大解封」陣營內,還有挪威、丹麥等。9月25日下午16時,挪威全面重啟社交和經濟活動。該國現有的防疫措施是染疫者需隔離治療,來自疫情熱區的入境旅客需接受檢疫。
在亞洲國家中,新加坡最早提出「共存」。其策略借用該國衛生部長王乙康的話,是「獨特的,獨特之處在於看起來『不明確』『反覆不定』。」8月,該國放寬防疫措施。9月,隨著確診病例數每8到10天翻一番,新加坡收緊社交聚會與堂食人數管控,將居家辦公定為「基準上班模式」。原定於日結束的穩定疫情階段,延長至日。
新加坡防疫措施的「收收放放」,借鑑了以色列的經驗。2021年2月,以色列放寬防疫措施,6月更因單日確診病例維持在20例以下,取消綠色通行證(rn pass)系統,允許民眾在公共場所不必佩戴口罩。不久後,以色列政府因單日確診病例破百,被迫在7月重啟綠色通行證系統。
跟著抄作業的還有羅馬尼亞。該國學習新加坡,以重症數、重症率為主要檢測指標。該國2000張重症監護床位已經滿員,首批50名重症患者被轉至匈牙利和波蘭。日,羅馬尼亞收緊防疫,重施「室外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等規定。
澳大利亞走的是「雙車道」。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n)報道,首都坎培拉等地仍處於「封鎖」,新南威爾斯州則成為「安全共存」的試驗田。
更多國家是在走走停停。10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