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道統系統 第五百八十五章 道教和佛教的區別
更新:06-08 14:31 作者:黑色尼古丁 分類:女生小說
第五百八十五章道教和佛教的區別
饒有興趣看了會兒熱鬧,葉想就繼續踏上回去的路。
想要逛,明日有的是時間,今日時間不早了,他想回去打坐休息,越是到緊要關頭,他才是越放棄不得,主動修行,能多進步一些,就進步一些,或許環境地勢等各種原因,作為人類少有的淨土,踏入吐蕃的土地,葉想很明顯就感受到,這裡的空氣要比城市中的好。
次日一早,和父母通過電話,葉想關上手機便專注開始了他的遊覽行程,一個人的旅程,葉想自由而愜意。
簡單的早餐過後,葉想拎個隨身背包就出了酒店,步履悠閒的想著布達拉宮而去,早晨的空氣清新,太陽剛露出羞紅的臉將東邊那一片天空染紅,走在布達拉宮側面布滿轉經筒的長廊上,葉想看那些虔誠的信徒路經此地都會手扶經筒轉動,轉經筒上寫著六字真言,據,吐蕃人認為,持頌六字真言越多,越能表達他們心中的佛的虔誠,每轉動一次就相當於念頌經文一次,功德無量的信徒們每經過一次必要轉動一次。
據,吐蕃有人不遠千里萬里步行來到日光城禮佛,在那有聖經路之稱的八廓街上,一部三叩首,一步一真言去禮拜他們他們的佛,那種信念的虔誠,葉想是無法理解的。
這也是道家和佛家的區別。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對待生和死的態度。可以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
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循環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迴。
那麼怎樣實現涅磐呢?就是人要「覺悟」。佛者,覺也。到底,就是對人生是苦的覺悟。佛教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
道教對人生總的來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這是道教與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比如,基督教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
那麼,道教是如何解決死的問題呢?答案很簡單,就是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也正是葉想所追求的。
道教修行秘訣中有一句話,「順成人,逆成仙,全在陰陽顛倒顛」,就是道教對如何取得長生不老的方法。
所以,道家從來都不在乎信徒們是否虔誠,道家本身講究的就是逆天而行,所以葉想有些不理解那些信徒們的虔誠,笑的那麼明媚而又燦爛。
當然,這也不影響他對他們純淨虔誠的善意敬佩,那些虔誠的人們,那種虔誠的信仰,於他們來不正也是一種心的追求不是嗎?正如他,也有著屬於自己的追求,早日踏入仙道。
繞過轉經筒,葉想一次在大昭寺,然後是布達拉宮,用了不到一分上午的時間,葉想就把這一片壯麗的建築宮殿寺廟群落逛了個遍,有興趣的地方,葉想會駐足停留,沒有太大興趣的存在,葉想在感受過那一番的古老氣息後,就離開。
對於那些喇嘛高僧活佛,葉想並沒有太大的好奇,或許,他們真的有些本事,或是遠古的殘缺傳承,但是葉想對他們可不在意,在這個末法年代,煉精化氣都很少見了,鍊氣化神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了,葉想也不相信這些高僧活佛會有宗師級的高手存在。
比起那葉想純粹參觀性的布達拉宮,大昭寺。葉想顯然對那同樣作為旅遊勝地,每日人來人往,客流量非凡的八廓街更有興趣。
八廓街引又名八角街,位於日光城市舊城區,是日光城著名的轉經道和商業中心,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
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聖路」,現逐漸擴展為圍繞大昭寺周圍的大片舊式老街區。
據,由於在日光城川蜀人占很大比例,在川蜀話中,「廓」與「角」的發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誤讀成「八角街」了。後來,望文生義,以訛傳訛,甚至以為八角街是因為環形街道有八個角了。
其實,八廓街是由八廓東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多邊形街道環,周長約余米,街內岔道較多,有街巷個。
世紀後,大昭寺成為佛教傳播的中心,其周圍相繼出現僧人宿舍、宗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