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喊我去盜墓 第三百零四章 屍解仙(4000)
更新:09-16 23:02 作者:我知魚之樂 分類:軍事小說
不用于吉提醒,吳良也已經看到了對面懸崖上的震撼畫面。
只見那除了飛鳥,幾乎不可能有活物活動的直上直下的崖壁之上,竟存放著……吳良目測最起碼也得有上百具長方形的木質棺材。
這些棺材懸空擺放在懸崖上,一側與岩壁緊密貼在一起,下部則有兩到三根一端插入岩壁中的圓木進行支撐,看起來結構非常簡易,一副搖搖欲墜的樣子。
但通過棺材上那些已經眼中老化與腐朽的木質可以看出,這些棺材已經存在了許多年,比想像中的要穩固的多。
這些都是懸棺!
據吳良所知,後世考古界也發現了許多處懸棺墓葬群,其中最早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這些墓葬群大多處於南方,不過也有一部分發現於北方,可謂分布十分廣泛。
至于于吉這種所謂「地仙之宅」的說法。
考古界發現的最早的文獻記載乃是在南北朝時期,時人顧野王在看到武夷山的懸棺墓葬群時寫道:「地仙之宅,半崖有懸棺數千。」
故而後世考古界才有了「地仙之宅」的說法,特指懸棺。
也是因此,這個詞從于吉口中說出來,倒是令吳良心中有些驚奇。
顧野王是魏晉之後的南北朝人士,距離如今的東漢末年至少也是三百多年之後的人,後世考古界公認「地仙之宅」這種說法乃是顧野王首創,但卻被于吉在幾乎相同的場景之中說了出來……
那麼這是不是說,關於懸棺這「地仙之宅」的說法其實早就已經存在,只不過後世並沒有發現更早的相關文獻而已。
至於這些懸棺,吳良倒沒有太過驚訝。
後世便發現了不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懸棺墓葬群,而魯班乃是春秋末戰國初的人物,在他的陵墓處出現懸棺群,倒也並不算跳出了吳良的考古認知,總歸還是在比較容易接受的範圍之內。
不過他倒覺得有必要重新考究一下春秋戰國時期的墓葬習俗。
雖說天朝從古到今都以土葬作為主流的墓葬形式,但懸棺墓葬群在天朝南北也都有發現,而且春秋戰國時期的也是不少,這就很值得深究。
而且懸棺葬受地形與古時的科技影響,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工程量一定不小,耗費的人力物力亦是可以預見,絕非普通的土葬能夠比擬,也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造的起的,可後世卻發現了許多處修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懸棺墓葬群。
這是不是可以從側面推斷。
懸棺葬也曾在春秋戰國時期風靡過一段時間,而且是比較受貴族歡迎的那種歡迎,只不過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才沒有普及下去?
帶著這樣的想法,吳良並沒有將自己知道的情況說出來,而是扭頭看向于吉追問道:「老先生,這地仙之宅究竟是何意?」
「公子請看這些棺材,它們高高懸於峭壁之上,公子以為是誰將這些動輒數百斤的棺材搬上去的?」
于吉笑了笑,不答反問道。
「……」
吳良佯裝不知,搖了搖頭。
後世要做到這種事簡直不要太簡單,不過若是放到春秋戰國時期,又或是如今的東漢末年,還是十分困難的,因為這個時間段,考古界發現的文獻中還並未找到與絞車、滑輪相關的提舉技術。
事實上,吳良在東漢末年待了這麼長時間,也並未在生活中見到與這類技術有關聯的事物。
當然,並不是說沒有這種技術,這種懸棺葬就沒有辦法進行了。
如果動用的人數夠多,僅憑繩索與蠻力,吳良覺得應該也是有機會完成懸棺葬的,只是穩定性與危險係數恐怕要高出不少,一不小心非但勞工會喪命,墓主人也要隨棺材一同落下百丈深淵,如果下面是這樣一條河,棺材與屍首能不能找回來還要另說。
不過同時。
吳良又想到了另外一樣與魯班息息相關的事物——機封!
這玩意兒雖然在史書中只記載了寥寥數筆,後世根本就沒有根據史書記載復原的可能,但通過描述可以的看得出,這起碼也是一種半自動的下葬機械,若是這樣的機械,便肯定會涉及到「提舉」技術,這樣才能夠將棺材提起來,再放置到合適的地方。
而且有關「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