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風雲之北洋利劍 第一百三十九章 血火東京(上)
更新:01-24 14:24 作者:東城十四少 分類:軍事小說
網 www.bixiale.cc,最快更新晚清風雲之北洋利劍 !
日本本土僅此於東京的重鎮竟然在三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就被華夏陸軍攻克,這個速度堪稱恐怖。文師閣 m.wenshige.com伍九文學書友上傳不過,但唐健眼中還是太慢了,雖然在短短十五天的時間就從下關打到京都,然而卻和唐健預想之中還是慢了幾天。
當年的德國閃擊波蘭,只用了二十七天,一天之內征服丹麥,二十三天征服挪威,五天內征服荷蘭,十八天征服比利時,三十九天征服了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而現在,華夏卻用了十五天的時間才攻占京都,距離東京還有一定的距離,也就是說征服日本全境的時間可能還要更多。
其實,這並不責怪於華夏陸軍士兵,依照現在華夏陸軍士兵的軍事素質,已經可以媲美歐洲幾個強國的陸軍。
說到底,還是武器太過於落後,坦克和飛機的數量太少,雖然能夠形成一定的戰鬥力,但是和唐健想像中的巨大威力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就像攻占下關,如果華夏擁有百架飛機的話,兩個小時就可以解決戰鬥,而不是需要一個白天的時間。
機動能力也不算靈活,畢竟運輸貨車還沒有量產,大量的物資準備還是需要靠騾馬運輸,騾馬需要休息和進食,而且還要自帶草料,這無形之中就致使閃擊戰的效果大幅度下降,從而增加了戰鬥時間。
要是山縣有朋和伊藤博文知道現在的唐健竟然還不滿意自己的進軍速度,不知道兩人會不會當場吐血。
因為此時的兩人在戰時大本營中已經是焦頭爛額忙成了一團,山縣有朋信誓旦旦的在明治天皇面前保證的京都防線竟然抵抗不到三個小時就被華夏陸軍攻克,要知道,當初山縣有朋用了整整三個月時間花了十萬民夫精心打造。
不過,不管在這個時代如何精心打造的工事,在華夏立體式閃電般的攻擊下都顯得是那麼的不堪一擊。
唐健個人比較崇拜閃擊戰,他在原來那個世界的時候就已經徹底研究了閃擊戰戰術,並且仔細分析了每一次成功的戰例,當初成立狼牙僱傭兵團時,唐健就曾經運用過這一戰術,雖然只是五個人而已,可是有時候戰略戰術並不局限於人的數量。
唐健將閃擊戰剖析分析,得出了本質的三大要點,分別是摺疊空間,最大衝擊力和精神力轉化。
唐健奉行的是「時間就是軍隊」,「時間就是勝利」的觀點,奪取時間和奪取空間是軍事對抗的重要內容,在時間上先敵一步,就可以得先機之利。
當初二戰時期,在「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僅用三個星期就在蘇聯境內推進縱深達400—600公里,可想而知,摺疊空間這一要點的優越性。
關於最大衝擊力,其實中國古人早點提出過相似的理論,《孫子兵法》中寫道:「進而不可御者,速也。」其重要的進攻思路,就是以極快的速度突襲敵軍,致使敵軍未反應過來就取得越半數的勝利。
這一點,在這次閃擊日本本土的實例中就已經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華夏突擊部隊攻占京都,基本上已經宣告了日本南部大部分國土已經陷落。
而對於《孫子兵法》也對快速產生的衝擊力作了至美的比喻:「激水之急,至於漂石者,勢也,鷙鳥之疾,至於毀折者,節也。」
根據唐健研究過的戰爭力學理論中就有一段概述:軍隊戰鬥力取決於兵力、機動力和衝擊力,而機動力和衝擊力的大小和速度有關,速度越快,衝擊力也就越大。
唐健通過對日戰爭的一系列成功的軍事行動,依靠的就是坦克裝甲部隊的高速度、大縱深的突擊,以此產生的衝擊力使日軍精心構造的防線都是顯得那麼不堪一擊。
最後一個目的,從下關一路到京都,唐健認為這一次閃擊戰的另一個另一個目的也幾乎快要達到了,那就是精神力轉化。
在閃擊戰理論中,精神對作戰的勝利可謂是至關重要的,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其一為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不管是西方的克勞塞維茨和東方的毛太祖(和諧社會),許多傑出的軍事家都十分關注作戰的突然性,指出突然和不意,可以彌補兵力的不足,這一點,從華夏陸軍以三萬陸軍精銳從下關快速攻到京都就可以看出,即使突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