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 第663章 待價而沽
更新:08-14 19:01 作者:木子藍色 分類:軍事小說
(mickeyswings)
為了獲得皇帝的同意,楊復恭繼續說道:「陛下已決心一戰,平定河北。樞密院以為,若調動各鎮兵馬平叛,一千五百萬軍費的開銷是決然不夠的,就算調動諸軍參戰,但若期以速戰速決,期待以一年之內取勝,只怕難以達成。臣以為,朝廷至少要有準備打兩年甚至三年以上的準備。而且朝廷除對河北外,對流竄的草賊也不可不防。荊南、河南、山南東道、山南西道諸道兵馬都不能調動北上,必須加強防備草賊西進。」
「此外,河東、關中諸鎮兵馬亦不能離鎮,需保持戒備,以防有不測之變,保持京畿之地安全。」
楊復恭先是把這些困難都指出來後,以提高自己的策略的可行性。
「若是調蕃兵入河北平叛,党項、吐谷渾、安慶、薩葛、契必五部可用之兵能有三萬。另外如果再徵召沙陀、韃靼、奚、回鶻四族蕃兵,還可以在年內募集至少五到八萬蕃兵步騎。光是九部蕃兵,就能得兵十萬眾。而且這些蕃兵只要答應以河北取得之財帛酬謝,連糧草供給賞賜都可以免除。」
九部十萬蕃兵,這絕對是一股不容小視的戰力。
讓蕃兵去對付河北叛軍,朝廷還不需要支付糧草,這是多好的事情。朝廷需要付出的,只是給這些胡族首領加封一些官職爵位,允許這些蕃兵在河北取得戰利品,說白點就是容許他們劫掠城池百姓。不過河北之地既然是叛軍的地盤,這也就並不是問題。
朝廷的兵馬保持不動,既可保留實力,又可以做為第二道防線。同時,還能監視叛軍和蕃兵。
當然,在楊復恭的計劃當中,也不能完全指望這些蕃軍。
在樞密的整個詳細計劃之中,整個河北戰場。絕對的主力位置依然是留給了李璟的鎮國軍。
而為了制約李璟,朝廷將在河東組建西面行營,由鄭從讜任西面行營都統,李璟的老師於琄和辛讜任副都統。由他們來節制指揮九部十萬蕃騎,並將調河東、振武、大同三鎮的兩萬唐軍參戰。
而在南面,由崔安潛和張自勉、杜慆坐鎮東都洛陽,他們負責防禦,而不進攻。南面行營由崔安潛任都統。張自勉和杜慆任副都統。
另外在東面,也要組建一個東面行營,將以義昌軍節度使鄭漢卿為東面行營都統,以義昌軍為主,並調集天平軍、義成軍、泰寧軍三鎮各守本鎮,防止叛軍南侵。
最後,北面還將組建一個北面行營,將由李璟的老師,淄青節度使崔芸卿擔任行營都統。
至於李璟,楊復恭提議。給李璟加一個河北四面行營都統,做為各路都統的都統。
整個計劃,表面上是以李璟為河北平叛的總指揮,但實際上卻是以九部蕃騎為平叛主力。這個計劃,不管李璟肯不肯出兵平叛,朝廷依然能夠平定叛亂,卻不用調動太多兵馬。
除了鄭從讜西面行營的兩萬唐軍,朝廷其它幾路兵馬,就只有調往洛陽和山南要道上的兩路兵馬,全加一起。不超過五萬人。剩下的各鎮,都是堅守本鎮,並不需要朝廷供軍。
如此一來,樞密院的計劃。兵力上不比原先的少,但需要供應的卻少了三分之二。
朝廷供應五萬兵馬的糧草,卻擁有二十到三十萬的平叛軍隊。
河北四鎮,雖然盧龍鎮接連動盪,但兵馬也有不少。兼之成德與魏博這兩大鎮,四鎮加起來。馬步全一起至少二十萬人。精銳之兵也不下於十萬。而且四鎮都在招兵買馬,短時間內,還能武裝起十萬之兵。
河北民風彪悍,這些青壯裝備起來,也是一股不可小視的戰力。
在計算朝廷這邊軍力的時候,樞密院因為搞不清李璟的態度,因此最後沒敢真拿鎮國軍做為主力,反而把九部蕃兵做為主力。朝廷各鎮按兵不動,也是出於對李璟可能此時叛亂的而做出的對應之策。
河北叛亂已經有半個多月的時間,可是朝廷到現在都還沒有拿出一個具體的平叛方案來。最大的原因,就在於李璟態度曖昧。
早在長安收到河北叛亂的消息之後,天子李儇便與政事堂延英議事,隨後便立即派出使者飛速前往遼東,向李璟宣旨,令李璟率鎮國軍入關攻打河北叛軍。
結果,李璟對使者回覆說他已經向朝廷交出了鎮國軍兵權,因此他無權調動鎮國軍。
使者帶著這個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