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二十七章 我同意了
更新:09-19 06:23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軍事小說
「這城治得不錯。」商州城外,邵樹德看著新修的城牆,笑道。
原本的商州城牆,矮、破、小,如今不但得到了修繕,就連面積也得到了擴大,有了那麼點州城的模樣了。
「碼頭也不錯。」正值隆冬,丹水上凍,很多船隻被拖上了岸,存放於草棚之內。碼頭附近新蓋了不少房,有的明顯能看出是商鋪、酒肆的模樣,看樣子在航運開通的時候,這裡還是比較繁榮的。
「可惜陂池溝渠還是修少了。」邵樹德搖了搖頭,不過並沒有責怪的意思。
商州,作為支持戰爭的後勤基地,幾乎每一分多餘的資源都被裝上了船,順流而下直至小江口。那裡如今已經成了一個大型的貨物集散地,商州的物資在此集中,金州、均州、房州的貨物大部分也運往此處,然後發動夫子北上輸送唐鄧。
水運,是昭興軍四州的命脈,也是唐鄧前線兩萬威勝軍、數千保義軍的命脈。
邵樹德一邊品頭論足,一邊向緊隨在身後的成汭詢問地方政務的細節。
成汭還是做了功課的,而且對商州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熟悉,有問必答,而且絲毫沒有糊弄的部分,答得有理有據,條理清楚,讓邵樹德十分滿意。
不愧是歷史上的「北韓南郭」。
韓建在鄯州也幹得不錯。
他先是花大力氣鞏固了吐蕃人遺留下來的既有設施、農田,將種地的吐蕃百姓編戶,同時將原本屬於敵對僧人、貴族的土地奪過來,分給貧窮的吐蕃農奴,進一步深化編戶齊民。
另外,還恢復了安史之亂前唐軍的許多屯田設施,將溝渠完善,丈量田畝,分給新遷移來的內地百姓。
鄯州的土地質量是相當不錯的,又嚴格執行了三茬輪作制這種全新的農牧業混合經營模式,同時湟水谷地的水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故人口迅速增長,已有約19800戶、77600餘口,青唐城在遠近地區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最後,他還在冬季枯水期組織人手,疏浚湟水及其支流河道,一方面避免汛期發洪水,另外也是為了維護通往蘭州的航道。
對這最後一點,邵樹德尤為嘉許。
北宋曾經在湟水一帶伐木造船,利用湟水航運輸送物資、兵員。吐蕃人不重視這些,漢地來的唐人怎麼能不重視呢?
皮筏、木筏、小船之類的交通工具,固然不太起眼,但比起陸路馬車,成本還是要低多了。而馬車的成本,又比馱馬、人力低很多。
能用水運,絕對不會走陸運,因為成本會高上十倍乃至幾十倍。
韓建的苦心經營,對於楊悅、折嗣裕在河湟地帶的「剿匪」行動至關重要。
根據最新的軍報,數月以來,他們斬首三千餘級,俘四萬餘人,牛羊雜畜數十萬。邵樹德已經下令將這些俘獲盡數東遷,本來打算送往河陽的,如今先讓他們抵達藍田縣,等待下一步命令。
「北韓南郭」,如今應該被稱為「西韓東郭」了。相比較而言,韓建的成績更耀眼一些,成汭受限於商州的自然條件,成績沒那麼顯著,但總體而言還是有功勞的。
至少,商州以前大量存在的燒荒開田、刀耕火種的陋習被終止了。百姓的農業耕作技術有所提高,而且隨著商業的發展,許多廉價的靈夏牲畜進入到了丹水谷地,又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進步。
這兩人,或許可以登上更高的舞台,進一步展現他們的能力。
「郭使君對唐鄧、襄州可有了解?」邵樹德問道。
「昔年在蔡賊軍中時路過幾次,應是比較荒蕪的。百姓逃散一空,百里無人煙。如今安定多年,一些百姓應是回來了。但唐、隨遭梁人數次擄掠,多半不怎麼好。」成汭摸不清邵樹德的想法,只能小心翼翼地回答:「唐州折帥,屢次移牒金商四州,令籌措糧草、器械、錢帛,可見較為吃緊。」
成汭說的是實話。唐鄧隨三州中,唐州百姓受荼毒最深,因為地理上沒有險要山川屏障,隨州有一些屏障,但不能完全遮蔽,鄧州相對要好不少,但屯駐於彼處的保義軍軍紀很一般,再加上唐州方向搜颳得較狠,地方上也較為蕭條,人口始終增長不起來,甚至還在下降。
昭信軍四州基本上就是唐鎮的後方補給基地,也是汴軍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