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呂布傳 138 洛陽的大事.蔡邕的哭罵
呂布心中靈光一閃,對一直困擾他的一個大問題,突然就有了方向和眉目,這個意外的收穫,令呂布大為振奮。
再說上幾句,呂布令宋憲對前來贖人的人來者不拒,帶來的錢財,則是能讓他們吐出來多少,就儘量讓他們多吐點出來。
待宋憲心領神會而去,呂布就一個人待在中軍大帳內,盤思起他方才的所得來。
如何讓知識階層,融入到農、工、商、醫等行業中去,就是一直困擾呂布的一個大問題。
一直以來,他始終茫無頭緒,今趟,借著嚴懲前來鬧事的太學士子的由來,他一口氣抓進了七百餘名太學士子,能夠被親屬贖回的,大約在近兩百人左右,剩下的,就是要帶返晉陽的。
太學士子,可都是些飽讀詩書的年青人,能夠跑到并州軍大營前來鼓譟鬧事,說明這些人也並不是那種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而是熱衷於社會活動、熱衷於朝政的傢伙,說得不好聽點,除開部分是易於被人煽動的外,大部分,都是些不安分的傢伙。
一口氣帶回去五百餘名太學士子,對如今的呂布來說,可是筆龐大的財富,可是這些人,現在肯定是不會甘心為他所用的,剛好借著嚴懲他們的由頭,可以逼迫他們自己去動手,屯田,幹活,體驗與讀書完全不一樣的體力勞動。
雖說如此說,並不一定能讓所有人都能轉變觀念,但只要有那麼一些人,能夠自中體會到點什麼,能夠自中脫穎而出,呂布就相當於藉此,獲得了一些寶貴的火種,將知識與體力勞動行業結合在一起的火種。
呂布相信,假以時日,這批火種。一旦蔓延開來,將能夠對這個時代,造成足夠大的影響力,從而實現都這個世界的改造。
穿越到這個時代。呂布就有深切的體會,雖說從上到下,都在談「以農為本」,都在談「士農工商」等等,但實際上。真正受世人重視的,從來都只是「士」而已,也就是掌握著知識的士人階層。
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導致士人抱持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信念,對其他階層不屑一顧,在限制了知識為其他行業服務的同時,也限制了士人的出路,只有當官和做學問兩條路可走。
久而久之,這種並行線一樣的社會分層架構。對社會發展的推動力,會越來越弱,甚至很多時候,會成為限制社會發展的因素。
呂布想到的這個方向,就是試圖打破知識階層與其他階層之間的壁壘,讓知識成為推動整個社會往前發展的重要因素。
至於這個方向能否走得通,呂布現在正處於亢奮之中,還壓根沒有想得這麼細。
越是往下想,呂布就越是得意,很為自個兒這般的靈機一動。而自得驕傲得很。要不是已經定了這幾日就會率軍啟程,他恨不得立刻就細細書信一封,派人緊急送到晉陽,讓賈詡好好地參詳參詳。
「也不知道太原郡的丈量土地一事進展如何了?」
呂布想到晉陽。首先浮上心頭的,就是這麼件大事,此前,在賈詡的來信中,呂布能夠感受到,雖然有祁縣王家。晉陽王家,介休郭家等世家大族的支持,此事還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煩,進展好像不是很順利。
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是來自於那些當地的豪門世家,他們每一家,都擁有大量的土地,現今的體制,讓他們可以少交很多稅賦,一旦土地重新丈量,完成確權,今後他們想要再避交稅賦,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哼!有敢阻擋我的,我可不介意夷滅掉幾家!」
經歷過一系列的戰事後,呂布的心,也漸漸變得堅硬冷酷起來,對於世家大族,他越發堅信,拉攏一批,打壓甚至夷滅一批,就幾乎能令那些保持觀望的世家轉變態度。
這樣做的好處,不言而喻,既能得到拉攏過來的世家大族的支持,又能通過夷滅一批世家大族,來彰顯他的決心,推行一些政策制度。
一直到貂嬋遣人前來問詢,呂布才結束一個人在中軍大帳內的沉思,回到寢帳,在侍妾貂嬋的服侍下,享用晚餐。
晚餐過後,就是他去何太后帳中,向何太后和弘農王請安的時候,這個事,如今已成了呂布每天必做的事,有丰姿綽約的何太后在,這也不是件苦事,而是件樂事。
接下來的幾天,呂布一直呆在城東大營里,每天有美人貂嬋相伴,日日與何太后調笑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