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呂布傳 126 洛陽的大事.永安宮救駕
玉兔西沉,旭日東升,初平元年(190)的中秋佳節,如期到來,並不會因受眾人的期待,而提早一刻,或是推遲一刻。
整個洛陽,表面上,仍舊是一片平靜,暗地裡的涌流,並不會影響到洛陽民眾過節的熱情,早早幾天,洛陽城內的銅駝街,從連接上東門的大街,一直往南延伸到穿過開陽門,直抵太學,兩旁掛滿了碩大的彩燈。
銅駝街,寬足有三十步,十八丈,中間是御道,有半人高的土牆,與兩旁的行道隔開,即便是王公大臣,未奉聖旨,也不得在御道行走或行車。
從晨早開始,銅駝街上,就有虎賁和羽林郎站崗,小太監隔段時間,就會潑灑淨水,抑灰止塵。
其實整個銅駝街,都沒有幾個人行走,即使不潑灑淨水,也不會揚塵。
申時剛過,就有性急的民眾往這裡匯聚,搶占大道兩旁的有利位置,以期到彩燈遊街時,能看得更清楚些。
經歷過比蛾賊之亂還要令人驚恐萬分的諸多變故之後,如今的朝政,好不容易有了穩定下來的跡象,民眾的熱情一下子全部被激發出來,仿佛不這樣,就不足以顯現出身為洛陽人的優越來。
驃騎將軍李傕為了收買民心,更是不惜血本,不顧府庫空虛,大把地花錢,試圖營造出太平盛世的繁華景象。
洛陽民眾在興高采烈之餘,還不知道,為了搜刮民財,填補府庫,驃騎將軍李傕可是力排眾議,強行新鑄五銖錢,而以舊換新的活動,也即將轟轟烈烈地展開。
酉時一過,大道兩旁的彩燈即次第點亮,每點亮一盞彩燈。兩旁圍觀的民眾,就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傳遍全城。吸引來更多的民眾,過不多時,整個銅駝街兩旁,都已擠滿了圍觀的民眾。
這也難怪他們如此熱情,平常的時候。銅駝街這樣的要緊地方,可不是洛陽民眾可以隨意行走的,就算是他們想要入得內城來,也沒有那麼容易。
戌時剛剛過半,悠揚的鐘聲一下接一下地敲響,一隊鮮衣怒馬的羽林郎,自銅駝街最北端策馬緩步馳出,順著御道而行,所到之處,兩旁的圍觀民眾歡呼雀躍。聲勢震天。
這一隊羽林郎剛剛過去,過不多時,又是一隊羽林郎策馬並排而行,在他們身後,則是巡遊的花車,其上彩燈形狀各異,但無一例外地,都是碩大無朋,燈燭通明,五顏六色。在駿馬拖拉下,緩緩而行。
此即意味著,今夜的中秋佳節賞燈盛典,已正式拉開帷幕。
各式彩燈之後。則是當今天子劉協的龐大車駕,屬車三十六乘,洛陽令、河南尹和執金吾在前奉引,天子劉協的車駕,則由六匹通體雪白的駿馬所拉,其後。則分別是何太后和弘農王車駕,再往後,則是以驃騎將軍李傕和司徒王允為首的一眾文武大臣。
呂布也在隊伍中,他是武將,所以是騎馬,而非乘車,看著大道兩旁的榆樹和槐樹上,掛著的各式彩燈,以及樹下擠得滿滿當當的人群,心裡著實是感慨萬千。
今日這番盛況,真箇是如若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要是此時正是大漢帝國的強盛時期,那還好說,可如今,卻偏偏是大漢帝國已開始衰敗,這種表里不一的巨大落差,任誰都會感慨萬千。
尤其是呂布,看著眼前的盛況,心裡想著今夜即將發生的事,以及此後將要發生的事,心裡的這種反差,就宛如天壤地別一般。
不過,感慨歸感慨,如此盛況,以呂布的穿越者身份,還是頭一遭見到,而且,還只怕是最後一次見到,此次一過,今後想要再現此等盛況,除非他能在有生之年,一統天下,令天下由亂重歸太平,才有可能再這麼來一次。
是以一路上,呂布可是左右看得甚是仔細,想要將眼前的這一切,深深地印入到腦子中,記在記憶里。
車架巡遊的終點,即是城南的太學、辟庸一帶,那裡的寬大廣場,此刻已成為人的海洋,相應的,廣場上的彩燈也格外的多,格外的多姿多彩。
盛典一直持續到亥時已過,子時剛至時分,呂布並未隨著天子車駕返回城內,而是帶著親兵,直接從城南回到城東大營。
整個盛典期間,并州軍大營外松內緊,所有兵卒都在營帳內待命,人不卸甲,馬不解鞍,在呂布未歸營的時候,就是由宋憲代理軍務。
呂布換下朝服,換上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