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呂布傳 232 關中之戰.關羽連戰連勝
關羽發現劉岱和曹操大軍的蹤跡後,每天一次向身在平原的大哥劉備和軍師戲志才傳遞軍情。
從高唐到平原,快馬加鞭,也就最多大半天的路程,而身在高唐的關羽收到軍情,基本上有一天的時間差,故而軍情傳到平原,時間差就增加到了兩天。
戲志才在緊要關頭,說服劉備打消心中的顧慮,而後協助劉備寫好一封長信,遣人快馬送往北海的孔融,即與劉備一起,每天在輿圖面前,對照著關羽稟報的軍情,研究劉岱和曹操大軍的進展。
幾天的工夫,劉岱大軍進展神速,攻下祝阿後,兵分三路,他親率大軍往東,攻入濟南國的歷城,餘下兩路,渡過濟水,分別殺向平原漯陰和高唐。
相反,曹操的大軍進展遲緩,先鋒大將是其帳下夏侯惇,這麼幾天的工夫,還僅僅是進入到平原境內,沿著大河緩慢行軍。
看著輿圖上幾天的標記串成一條條的進軍路線,劉備此時也看明白過來,劉岱是想與曹操兩路夾擊,以拿下高唐。
可如今,卻因為兩路大軍進展不一,變成劉岱的這支偏師是在孤軍深入。
劉備眯著眼盯著看了半響,終於還是沒忍住,沉聲問道:「曹操此舉,到底是何用意?」
按理說,自東郡聊城出兵,進入平原境內,一路並無阻礙,其先鋒大將夏侯惇的進軍,理應比劉岱的偏師要更快才是。
戲志才腦海中浮現出來的面孔,不是曹操曹孟德,而是昔日那位瘦削卻又才華橫溢的學弟郭嘉,目前,郭嘉還不知道,他正在劉備帳下效力,而他,卻是將郭嘉當做最大的競爭對手來看待。
郭嘉為何要如此做,戲志才心裡很明白。可是,有些事,他們這些作為謀士的,可以向效力的主公建言。但無法說透說明。
比如此前,他一直勸說主公劉備取孔融而代之,將整個青州掌控在手中,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只要主公劉備不反對。他有的是辦法,讓孔融出現種種意外,讓劉備得到青州。
就像現在郭嘉正在做的事,戲志才相信,與他想要對孔融做的事,是如出一轍,所以此前,他才隱晦地提醒劉備,兗州牧劉岱一旦出現意外,兗州又將如何等等。而夏侯惇進軍遲緩,不是意外,而是著意如此。
心底里的這個想法,戲志才並不能將自己的意圖,一股腦兒地告知主公劉備,不過,對揭露郭嘉的意圖,他卻沒有這般顧忌,當下斟酌片刻,答道:「如此所為。該當是要保存實力,為後續的變故做好打算吧。」
「嗯!」
劉備對這句話沒有深思,而是在想著,如此稍縱即逝的戰機。二弟關羽該當會敏銳地發現,並抓住吧。
他猜得沒錯,當天晚些時分,關羽的第二波信使趕至,帶來的軍情很簡潔,很符合關羽的一貫作風:大勝兗州軍。斬敵大將王宏。
關羽所率兵力為三千,新老混搭,他還要駐守高唐,故而能夠出戰的,恐不過千人而已。不過他擊敗的,乃是劉岱的一支偏師,斬殺的劉岱帳下大將王宏,也並無什麼名聲。
不過好歹這也是一場勝利,對於提振士氣,也相當有成效。而劉備率軍離開平原的日子,就定在關羽放棄高唐,撤回平原之時。
高唐上游五十里處的渡口,夏侯惇率五千兵卒,停留在此,已有兩天的時間。
選擇在此處渡河,而不是更靠近高唐的渡口,也是有著很現實的考慮。
高唐在大河南岸,距平原也就只有大半天的路程,如若選擇的渡口離高唐過近,夏侯惇的大軍,在渡河時,就很容易遭到高唐關羽和平原劉備的前後夾擊。
接獲關羽大敗劉岱殺向高唐偏師的消息,夏侯惇不再猶豫,不顧夕陽西沉,下令大軍渡河,並遣人急報其後的曹操大軍。
五千兵馬並不能全部渡河,需在北岸留守兩千兵馬,駐守渡口,以待曹操大軍的到來,可即便是三千兵馬,全部渡過大河,哪怕夏侯惇為此已做好了周全的準備,仍舊鬧騰到夜深,才盡數渡河完畢。
還好,此時是深秋枯水時節,此段水域水流平緩,又沒有什麼暗礁暗流,夜間渡河,也不虞危險。
大河兩岸,一馬平川,想要埋伏點兵力,也沒有什麼好地方。可即便如此,夏侯惇仍舊極其小心,渡河時,斥候撒出去近二十里,即使是入夜,仍舊沒有撤回來,直到大軍盡數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