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呂布傳 213 幽冀大戰昔陽亭
許是感受到來自呂布的威脅,袁紹在尚未將冀州完全消化吸收的情況下,連調大軍,與燥熱的南風一起,北上鉅鹿,擺出一副與公孫瓚決戰的姿態。
這個時候,呂布仍舊呆在河內,河東戰局則已大致塵埃落定,徐晃率軍在臨近大河的皮氏城外,大敗郭太郭濤兄弟倆的殘軍,白波軍餘部倉惶北遁,一頭扎進莽莽群山中,令徐晃及并州精騎望林興嘆。
至此,除卻位於莽莽群山中的蒲子、北屈兩城外,河東也盡數落入呂布的掌控之中。
只是唯一堪憂的,就是白波軍殘部仍有兩千餘人,賊首郭太,仍舊頂著這個車騎將軍的頭銜,仍未授首,而莽莽的呂梁山,山谷勾連,沿汾水諸城,上至永安、平陽,下至臨汾、皮氏諸城,都挨著山邊,說不定哪一天,就會遭到郭太率領的白波軍的襲擾。
不過這也是沒得法子的事,呂布留在河內,是正在全力消化河內郡這塊寶地,調兵遣將,布置防務,務要將來自冀州袁紹的壓力化解掉。
其實,他不是沒有考慮過,乘著袁紹北上與公孫瓚大戰的時機,率軍出河內,或出太行山孔徑,令袁紹首尾不能相顧,可是,仔細考慮過一番,並與遠在太原的賈詡,遠在河東的徐庶商議之後,呂布還是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想法,轉而專心致志地經營起已得的地盤來。
相較於其他諸雄,呂布目前的地盤,可以說是最大的,也是最為穩固的,一待完全將河東、河內消化掉,就足以不懼任何人。這個時候,如若貪大求快,開啟與袁紹的全面戰爭,雖然仗著與公孫瓚首尾夾擊的優勢,能令袁紹疲於應對。
但是。一方面占據冀州的地盤後,沒有這麼多大將兵力駐守;另一方面,則會給公孫瓚以及其他梟雄崛起的大好時機,如若最後雖然打倒了袁紹。卻又冒起另外一個或數個強大的敵手,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故而賈詡和徐庶的建議,都是先穩紮穩打,再論其他,對於公孫瓚一再遣使。邀呂布出兵共攻袁紹,呂布則以兵疲需要休整為由,加以婉拒。
這個時候,呂布以為,公孫瓚的最佳策略,莫過於主動後撤,令袁紹不得不率大軍跟進,以加重袁紹大軍的後勤輜重糧草的壓力,再尋求戰機。
這個時候,關注著袁紹和公孫瓚大戰的。還有兗州牧劉岱,以及東郡太守曹操,和平原太守劉備。
以曹操和劉備目前的實力,參與不到袁紹與公孫瓚的大戰之中,不過,如若袁紹戰敗,有冀州這塊肥肉在眼前,散發出無比誘人的香味,他們一定會放下袁氏故吏的矜持,出手相爭。
這也正是呂布的擔憂所在。相比較而言,他更寧願冀州落入剛愎自用的袁紹手中,而不是全部或部分落入曹操或劉備的手中。
終於,袁紹大軍從常山郡的平棘、鉅鹿郡的阜城和鄔縣。三路並發,攻向下曲陽。
公孫瓚則做得很絕,留下三千步卒固守下曲陽,將四座城門完全堵死,以防有人作為內應,偷開城門。親率大軍自下曲陽北十里處的昔陽亭,渡過滹沱水,在北岸安營紮寨,固守渡口,擺出與袁紹在這裡決一死戰的意圖。
此時正是盛夏,雨水豐沛,河水充盈,河道最寬處,可達十五里,最窄處,亦有近十里。故而河上無橋,只能以船筏渡河。
公孫瓚占據地利優勢,袁紹則勝在兵多將廣,兩人隔河對峙,互不相讓。
對峙數日後,袁紹搶先展開行動,晨曦初現,河面上薄霧飄渺,冀州大軍大營西邊轅門大開,一隊精騎風馳電掣般出營,沿著滹沱河岸,往上游馳去,在其身後,則是浩浩蕩蕩的步卒,護衛著眾多的工匠,還有滿載木料的馬車。
在此處渡口上游十里處,河道寬廣,河中間,有一江心洲,距南岸稍近,距北岸稍遠,公孫瓚已搶先在此江心洲上駐有步卒五百,為的就是防止袁紹大軍自此處偷渡滹沱河。
與此同時,冀州軍全數出動,寬廣的排筏一個接一個地推入河中,四周綁上充氣的皮囊,這還不止,數張排筏牢牢捆綁在一起,一直往河中間延伸。
排筏上,弓箭手和弩手整齊排列,嚴正以待。
袁紹立馬在南岸臨時堆築起來的土丘上,高雖只有數丈,卻足夠他縱覽全局,遠遠望去,排筏連成片,形如坦途。
這麼寬廣的河面,他這裡的弓手、弩手,無法射到對面,對面的幽州軍也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