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領主 第二百四十五章來一場城下「堂皇之戰」
君權神授,齊策也承認這一點,身為一名大臣,當然不能以下犯上,直接提出懲處一位君王,所以齊策退而求其次,要求楚王交出刺殺工具的製作者:風鬍子,以及風鬍子製作的三件刺殺利器,分別是寶劍龍淵,工布、太阿。
龍淵已經斷折,工布不知去向,太阿劍是楚王的佩劍。楚王在城頭捏著寶劍,氣的瑟瑟發抖,他呼喚侍衛近前,輕聲叮囑:「令尹陣亡,晉國人兵臨城下,寡人這次看來保存不了楚國的國祚了,晉國人想索要太阿劍,這是寡人的佩劍,寡人寧肯手持太阿劍戰鬥至死,也不會將太阿獻給晉人。
你在旁邊守著寡人,等寡人戰死之後,如果寶劍還未斷折,你就取走太阿劍,派人護送太阿前去雲夢澤,將此劍沉入澤中,確保此劍永遠留在我楚國國土上。」
說罷,楚王抽出了太阿劍,引劍直指敵軍。長嘆一聲,說:『太阿啊,太阿,我今天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
小說中的情節是:隨著太阿劍的出鞘,匪夷所思的奇蹟出現了: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吵走石,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後,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
太阿劍真實的情況是:太阿劍出鞘後,風還是那股風,雲還是那朵雲,地球照常轉動,沒有神仙妖怪前來助戰,城牆上楚軍神情沮喪,望著包圍郢都的數十萬大軍……
真實的結局是:楚王最後獻出了太阿劍,這柄太阿劍最後作為趙氏的收藏品,與和氏璧一起轉獻給了秦王。隨後,和氏璧又被趙國忠心的臣子藺相如帶回趙國,而太阿劍被秦始皇佩戴在腰間,在荊軻刺秦王的時候,秦始皇用太阿劍砍斷了荊軻的腿……再後來,這件「神仙鐵器」自然免不了被鏽穿的命運。
楚王的慷慨激昂並沒有換來楚**隊的士氣振作,這時候,晉國人的氣勢可謂如日中天,趙武一路從北來攻城拔寨,他經過的地面,忠心於楚國的國家已經被他滅國,不忠心者則被他三心二意的脅迫,出兵協同晉國進攻楚國的國都——昔日,子昂臨死的時候叮囑國人,要整修國都的城牆,他的寓言如今應驗了。
楚國的國都很大,文明春秋戰國的第一建築、楚國的章華台台基有二十米的長度,而章華台僅僅是楚國宮城的一部分,如此大的城市,在春秋時代,在這個史前年代中,是難以想像的,當時的斯巴達、雅典、埃及的尼羅河流域,其城市規模遠遠落在郢都之後,像章華台那麼大的宮殿群,別說傳聞,哪怕是他們用最大的想像力,也不敢想像在史前時代會出現這樣一座城市。
當然,城市的巨大,圍攻起來固然不方便,守衛起來也不方便,環繞郢都一周,如果城牆上布滿防守士兵的話,至少需要二十萬兵力,而發動二十萬兵力守城,人口基數至少需要兩百萬——一千五百年之後,整個歐洲,人口上二十萬的城市不足十座,可以想像,在春秋時代,南方霸主國楚國的國都是多麼駭人聽聞。
這樣的城市,繞城一周,按照春秋時代的行進速度,至少需要一天一夜。所以齊策在與楚王宣戰,趙武則早早的帶上列國統帥,環繞城牆一周,視察楚國國都的薄弱點。
其實,這座城市處處是薄弱點,在提前擁有梯子的晉國人看來,稀薄的守軍力量,讓郢都仿佛一座不設防的城市。沒錯,郢都確實強大,但一百年後,孫子攻陷郢都,也是毫不費吹灰之力,因為這座城市實在太大了,依據春秋時代的生產力,它根本無法守得住。
「可憐楚國,滅國無數,今日也被我們兵臨城下」,趙武望著這座雄偉的國都嘆息,心中在想:「我們真的需要攻陷郢都嗎?」
子產說了句大實話:「一個國家,如果讓敵國的軍隊攻擊到國都之下,這個國家恐怕已經守不住自己的宗廟了。」
話音剛落,晉國的軍號咿咿呀呀的響起,趙武側耳傾聽,宋國左師向戎憋不住詢問:「號聲說的什麼?」
趙武坦然回答:「楚軍要求與我們會戰。」
鄭國子產漠然,宋國向戎一歪嘴:「我們已經兵臨城下了,楚國怎麼還要求進行會戰呢?難道他們的兵力很多,以至於城中都住不下了,所以才要把軍隊陳列在城外,與我軍進行交手?」
看城頭上的情景,楚軍的兵力守城都不夠,但楚國人真是倔強,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求與晉國人、與晉國聯軍進行一場正面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