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領主 第三百一十五章萬事無恆常
這次內亂,整個鄭國混亂不堪,人心離散。良、駟兩家第一次爭鬥之後,子產就想出走,被子皮(罕虎)勸阻,第二次又面臨被攻擊的危險,他真決心出逃了。但還沒出門,就被子皮攔下。
子產的事不是唯一,當月,另一位賢臣游吉(子大叔)從晉國「聘問」返回,途中聽說國內發生火併,馬上準備流亡晉國,他走到酸棗(在今河南省延津縣西南),被駟帶追上並勸回。
內亂與外患往往如影隨形——良氏被滅後,良霄的死黨,鄭國司馬(國防部長)羽頡(羽氏)出奔晉國,晉國執政府任命其為任(在今河北省任縣東南)大夫——自此,他成為中國任姓始祖,
任羽頡時時醞釀報仇,就任任大夫後,他獻上的第一條建議就是:攻擊鄭國,討伐鄭國的不恭。
此建議當即被執政府駁回,恰好此時,早先出逃的鄭國大夫樂成,奉趙武的召喚準備動身前往河間,任羽頡馬上要求樂成帶他同行,他要面見趙武,請求伐鄭。
樂成是沖趙武而來晉國的,他現在是趙氏家臣而不是晉臣。任羽頡丟下現任官職,一心想趕到河間。這讓執政府很惱火,於是,執政府通過快船傳訊,要求女齊責令任羽頡返回任城,立刻上任。女齊這一耽擱,齊國人追上了。
趕來的不是齊國大軍,晏嬰很了解趙武,知道此人表面憨厚,骨子裡奸詐。所謂表面憨厚,那就是說:趙武從不做有可能引起別人指責的事,但你如果手腳慢了,等他把事情幹完,那麼,趙武做的事就挑不出一點毛病,絕對的「偉光正」,讓你有苦難言,只能自認倒霉。
因此,齊國大軍在動員的時候,晏嬰就派出人手,用飛一般的速度向晉國遞交出兵請求。緊接著,不等晉人的答覆返回,他又派人冒險穿過冰凍的黃河南支流,趕往河間通知女齊……女齊也就在路上一猶豫,齊國人到了。他們立刻義正詞嚴地要求伐燕,並組成聯軍護送燕簡公回國。
幸好幸好,趙武手腳快,齊國人堵上了女齊,沒堵上趙武,等女齊無奈的領著齊人趕到博野,趙武已帶著大軍一路不回頭地奔到了恆山腳下。
博野之主投靠的效應,在這次行軍中呈現無遺。沿著易水河上溯,河岸附近的農場主們,要麼曾是博野之主的附庸,要麼以前認識,甚至是親戚,當然,晉國人的拳頭也夠硬,所以,常常是博兼上前一吆喝,堡寨的大門打開了,犒軍的牛馬豬羊要多少有多少,還唯恐晉國人不滿意。
犒軍之後,聽說晉人正在博野點校當地領主,並建立晉國的統治後,當地農場主立刻奉上質子,自己吐著舌頭一路,一路煙塵地向博野狂奔而去……
因為有沿途土著接應,趙武的行軍隊列也變換了,前鋒改為輕騎兵,戰狗隊收縮,步兵乘上戰車,整隊行軍速度大大提高。
恆山,《舜典》稱「北嶽」;《禹貢》稱「太行恆山」;《周禮》曰:「正北并州,其山鎮曰恆山」。恆山在春秋時也稱常山,因為那時「恆」與「常」是通用詞,「恆常也,萬物伏北方,有常也」。管子也曾曰:「恆者,天道之有常。」
燕由指點著前方的山嶽,給趙武講解的起勁,這一刻他頗有點子產訓范匄的感覺——其實他指點的的山嶽是太白山,不過,這也沒什麼,春秋時恆山是泛指,大約這一帶的山嶽都可以稱之為「恆山」。這一點趙武並不知道,當然,他也不知道自己進入的山谷,其實是太白山附近的小盆地靈丘縣。趙武只是露出一臉崇敬的表情,看著燕由口若懸河。
「博學哈——哦,我其實一直想問你,你在燕國是什麼身份?」
趙武突兀的問話一下子把燕由噎住了,燕由蠕動嘴唇想說,趙武微笑著補充:「我們商定完畢後,我問你是否回國——在我想來,這麼大的事,你總要回國說一聲吧,燕國貴族那麼多,萬一有不同意見怎麼辦?但你卻不以為然,直接決定去接子離回國,你憑什麼有那麼大的把握,讓燕國貴族都聽你的?」
燕由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嘿嘿,人都說晉國的趙氏孤兒是絕頂聰慧……當然了《百器譜》的作者,天下匠師之祖,趙城學宮的祭酒,能不是聰明人嘛?可惜,我跟你處的久了,如人之入鮑魚之肆,久處而不聞其臭——我忘了這茬了……嘿嘿,嘿嘿嘿,執政以為我是何人?我能是何人?」
趙武也嘿嘿笑了起來:「你不會是燕國貴族首領,發動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