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領主 第二百七十章着急着去挖坑
叔向搖著腦袋,神態輕鬆,但他說出的話卻不是輕鬆的話題:「恐怕我們要歇幾年了,這場大旱,各國廣泛欠收,我們雖然發動了一場針對南方的戰爭,從南方掠奪了不少物資來救濟各國,但各國也因此將糧庫全部折騰光了。衛國、魯國私下裡已經紛紛表態,說是無力支持我們繼續戰鬥。
這還不算,據傳聞,中山國境內不穩,有戎人部落向北聚集的謠傳,傳說北方今年大雪,戎人部落多有遭災的現象,為了搶奪有限的食物,中山國以北的戎人部落相互兼併、廝殺的非常厲害,傳聞有中山國後裔到了戎人部落里,那些戎人們正在籌劃為中山國復國。如果縱容戎人兼併成一個大部落,我國的北方就不安寧了。所以如今我晉國的憂患在於北方,不在西方。
另外,齊國晏嬰曾向我們表示,秦國是王室的西侯(侯在這裡是保衛者的意思),當日周王烽火戲諸侯,犬戎曾攻擊到王都之下,這幾年幸虧秦侯阻擋住戎人的攻擊,才有了中原的安寧,如果我們悍然攻擊秦國,那麼秦國被削弱之後,誰來阻擋西戎的攻擊?」
趙武站在江邊,低頭想了想,回答:「晏嬰這麼說,其實是畏懼我晉國的強大,擔心我們連秦國人都收拾了之後,從此天下沒有制約我們的人,可他也不想想,打服秦國是很容易的事嗎?我們跟楚國整整戰鬥了三百餘年,才有今天的結果,秦國或許稍弱語楚,但也不是幾十年能見到結果的,晏嬰現在就為百餘年後的事情綢繆,早了點吧?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與楚國敲定盟約……我們先去見副帥,讓他立刻領軍動身南下,威懾楚國。至於西秦的事情,等中行吳回來之後,再行商議。」
趙武壓根就沒有提中山國企圖復國的事情,想當初,趙氏僅憑家族力量就滅了中山國,現在的趙氏與當初更無法比擬了。如今整個晉國三分之一強的領土,是趙氏的封地,而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以及戰火的歷練,趙氏的軍械生產、騎兵戰術更加成熟,這時候,中山國餘孽想來搗亂,對趙氏來說,他們簡直是送肉包子來的,求之不得啊。
趙武說完,轉身向車馬走去,叔向嘴唇蠕動了一下,轉眼間,他也想通了這個道理,隨即將中山國的事情拋到腦後,爬上了自己的戰車,隨著趙武向韓氏領地前進。
韓氏領地一片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此際剛剛春耕結束,閒暇無事的韓氏武士幾乎都參加了戰爭動員,而沒有出戰資格的國人與野人則投身到與動員相關的商業活動中。整條大路上你來我往的,一邊是武裝到牙齒的士兵,一邊是肩上挑著各種武器與鎧甲的商販,以及販售與各類軍事相關內容的商人們。
與「軍事相關」的商品,這個概念可就廣了。春秋時主要是車戰,所以連賣車輪的也能算上軍火商人。許多農夫肩上扛著一個車輪,悠悠閒閒的走在大路上,邊走邊跟旁邊賣菜刀的、賣水壺的、賣布的交談——這些人都是「軍火商人」。
背一個車輪怎麼賣?沒關係,在春秋戰爭頻繁的狀況下,列國都規定了統一的車**小——現代考古發現,遺留在地面上的秦國古戰車車轍印子,數百輛戰車,其車輪之間的間距大小誤差在三厘米左右。三厘米,在現代人看來算是非常大的誤差,但在古代、度量衡很粗略並且不普及的情況下,這種誤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秦國的車輪是這種狀況,與中原很少交流,幾乎處於中原文化末梢的燕國,情況也大致相同,考古發現他們遺留在山谷中上的古戰車車轍印,誤差也沒有超過三厘米——而三厘米相當於十分之一尺,這個誤差大約是列國約定熟成的誤差率吧。
晉國是霸主,晉國的戰車是什麼樣——現代出土的韓侯墓葬說明了一切,墓葬中戰車車輪的誤差,也極其嚴格的控制在三厘米之內——這是正常的歷史。
現在的歷史,因為有了趙武的存在,晉國格外重視標準化下的「車同軌」,戰車兩個車輪的直徑大小,在軍械標準化思想的指導下,誤差嚴格的要求控制在一厘米大小,所以晉國的車輪完全可以單賣,出戰者買一隻備用的車輪,一旦出現戰爭損耗,將備件更換上就能繼續戰鬥……這就是軍械標準化帶來的好處。
叔向這時轉到了趙武的戰車上,陪著趙武在戰車上搖晃著,大路上行人絡繹不絕,見到第一執政的車馬儀仗,行路的人紛紛避到路邊,而後躬身向趙武的旌節鞠躬。而叔向則沿路觀察著兩邊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