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領主 第806章:宇內混一,捨我其誰?
更新:09-16 07:15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軍事小說
以城池作為出兵酬勞?士匄進步了啊!
以前,士匄就是一副呂武出兵救援屬於理所當然的態度,不僅把自己當成了老大哥,剝削和壓榨起小弟也是竭盡所能。
當時的范國真的夠資格當漢國的老大哥嗎?從聲勢上去看,源於呂武的低調,范國在跟楚國較量,好像范國的聲勢是比漢國更強一些。
真的計算各方各面的實力,范國哪有漢國的強大?需要大約五個范國才能有一個漢國的實力。
所謂的五個范國才有一個漢國的實力,不單純是比拼人口和軍事實力,需要將生產力算進去。
說到生產力,其它區域不太清楚,在「東方世界」這一邊的話,無疑是漢國處在領先地位。
漢國大肆建設了水利工程,又搞了肥料灌溉的法子,其它諸侯國一畝能產出一石,漢國這邊至少是三石起步。
有了肥料灌溉還帶來了一個新的改變!
耕作的話,其實有輪耕的規矩,也就是一塊地耕作幾年又休耕幾年,好讓那一塊地恢復「地力」這麼一種玩意。
有了肥料之後,土地的「地力」可以人工增肥,前幾年不但會增加糧食的產出,休耕也成了一種非必要。
肥料是什麼?以當前的技術,能做到的就是收集各種糞便施肥咯。
糧食的產出只是一方面,因為呂武極度重視「奇技淫巧」的關係,漢國對工匠的培養可謂是竭盡全力,不但在工業產能方面得到加強,各種有用沒用的東西也是層出不窮。
一個國家想要強大,需要幹些什麼?
要是時代走到一定的程度,自然是「以商強國」啦。
在封建時代,國家的強大首先需要糧食的產出得到保證,進而需要到各種工具的不斷更新換代,以好用的工具來增加糧食的產量。有足夠的糧食,能夠養活更多的人口,人口大爆炸又保證口糧,想不強大都難。
呃……,也許也不一定?畢竟,歷史上不是沒有出現那種過億人口被幾百萬人口打趴下並死死壓住進行統治的例子。
以大概率來說,只要不是爛到一定程度,智能工業化時代來臨之前,人口多就會代表強大。
說白了就是:人多力量大!
用經濟的說法:人口紅利。
只要呂武能搞出一套靠譜的醫療體系,漢國必定會迎來人口大爆炸的時代,再加上漢國遠比其它諸侯國更高效的產出,一統天下舍漢國其誰?
所以了,呂武真的不想搞什麼結盟,哪怕是能夠用結盟來搞一些花樣,還是不想背上悖盟的壞名聲。
大家不是盟友,打你也就打你了,頂多就是再找一個過得去的理由。
成為盟友之後的某天再攻打,有再好的理由也無法抹去悖盟的事實。
說到了聯合出兵攻打楚國,士匄一下子就「忘記」了結盟的事情,注意力完全轉移到呂武願意出動多少軍隊了。
「漢王可出兵幾多?」士匄問道。
中行吳和韓起注視著呂武,等待一個答案。
呂武假裝沉吟了一下下,說道:「可出一『軍』、兩萬騎。」
以漢軍的編制,一個軍團再加上兩萬騎兵,數量絕對不能說是少了。
現在不是漢國面臨實際威脅,出兵幫助范國而已,很夠意思啦。
士匄皺眉說道:「僅『新田』便可使漢國出兵一『軍』,餘下諸城邑不抵一『旅』、一『師』之力?」
「我之一『軍』可抵楚軍十萬之數。」呂武說得霸氣。
以前的晉軍,一個「軍」就能夠壓著五萬楚軍胖揍。這個是一種真實的事實。
各家從晉國分家而出,一開始范國的一個「軍」也能壓著五六萬楚軍在打,隨著戰爭進行越來越久,戰鬥力的優勢一再喪失,當前一個范國的「軍」也就能扛住四萬左右的楚軍。
士匄明顯的一陣愕然,好像是難以置信,又像是不服氣,問道:「果真?」
這話問的。
呂武要出動的那一個「軍」,裡面常備軍就占了一個「師」又一個「旅」,其餘算是漢國的二線部隊,說是二線部隊,問題是在戰鬥力上面跟之前的晉軍對比,好像是能強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