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強兵 第六百一十六章新的開始
因為緊挨著格林尼治隕石帶,以及千年前的那場戰役,所以要塞附近很荒涼,離得最近的恆星系差不多在一百光年之外。???.?`用沈誠聞的話來說,這裡是「真空地帶」,唯一有價值的存在就是這座已經荒廢上千年的要塞。如果軍團不夠強大,就算占領了要塞,也很難奪取附近的恆星系。
跨越一百光年動進攻,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在掌握了原能與空間跳躍技術之後,進行遠距離航行已經不是問題,但是在廣袤的宇宙空間裡面,距離依然是最大的障礙。不管是矽魅聯盟、還是銀河系聯盟,在進行軍事行動的時候,都會先考慮距離。甚至可以說,雙方都根據恆星系的間隔距離,也就是動進攻的最短距離來制訂作戰計劃。
如果只是一艘戰艦,飛躍一百光年不算什麼難事。
問題是,要把一支由數百、數千、甚至數萬個軍團組成的龐大軍隊送到一百光年外的地方作戰,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不只是投送軍團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向前線運送裝備物資更麻煩。關鍵就是,一百光年的距離絕對不算近,如果採用普通方式,飛船以十分之一光的度飛行需要足足一千年。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進行空間跳躍,而在戰時建立與保護航線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事實上,在過去的幾次戰爭中,交戰雙方都會不遺餘力的破壞對方的航線。
從軍事角度來看,動進攻的一方得想方設法的縮短每一次進攻的推進距離,最好能夠控制在五十光年之內。如果過一百光年,即便進攻方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也未必能夠保證後方航線暢通無阻。對防守方來說,最理想的防禦戰術就是擴大縱深,拉開防線之間的距離,以此讓進攻方不得不跨越更遠的距離動進攻。其實,這也正是過去幾次格林尼治戰爭的真實寫照。??.??`?也是銀河系聯盟處於被動境地的關鍵,即南阿爾法星系的北部大區,也就是鄰近格林尼治隕石帶的區域裡面,恆星系的密度更大。間隔距離更短,難以通過擴大縱深的方式增強防禦。矽魅聯盟能在數次戰爭中攻入南阿爾法星系,殺到南阿爾法星系的腹地,其實也與南阿爾法星系的恆星系密度更大有關。簡單說,南阿爾法星系的尺度稍微小一點。而擁有的恆星系卻比北阿爾法星系多了近三成,因此南阿爾法星系的恆星系密度更大,恆星系的間隔距離更短。
其實,早在數千年前,也就是第二次格林尼治戰爭之後,就有幾個文明提出,摧毀北部大區的一些恆星系,擴大恆星系的間隔距離,以此增強北部大區的防禦強度,應對來自矽魅聯盟的威脅。
雖然客觀的講。這確實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是根本無法實現,因為銀河系聯盟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北部大區是包括人類聯邦在內的數千個文明的家園,而其他文明顯然不願意接納來自北部大區的難民。因為涉及到數千個文明,而這些弱小文明跟頂級文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此事最後不了了之。
顯然,在矽魅聯盟,根本沒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銀河系聯盟的聯軍沒有在一千多年前攻入北阿爾法星系,要塞附近也不會如此的空曠。
當時。矽魅聯盟全線潰退,別說把銀河系聯盟的聯軍擋在北阿爾法星系之外,能否守住本土都是個問題。在充當急先鋒的人類軍團殺入格林尼治隕石帶的時候,矽魅聯盟的戰皇就認識到。已經沒有什麼辦法能夠把人類軍團擋在北阿爾法星系外面,本土恆星系很快就會遭到攻擊,如果沒能在本土站穩腳跟,讓人類軍團深入北阿爾法星系腹地,後果會如何簡直無法想像。只可惜,格林尼治隕石帶已經無處可守。而且人類軍團的推進度太快,來不及重新調整兵力部署。結果是,戰皇親自出手構造了這座行星要塞,同時採取堅壁清野的防禦戰術,即摧毀要塞附近一百光年之內的所有恆星系,讓人類軍團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能強攻要塞。雖然這個決定讓數百個恆星系毀於一旦,讓這些恆星系裡面不計其數的矽基生物死於非命,但是效果很理想,人類軍團因為沒有立足點,無法投入足夠多的兵力,也就沒能及時打下要塞。在要塞遭到毀滅性破壞後,人類軍團喪失了繼續進攻的基礎,因此沒能殺入北阿爾法星系腹地。可以說,如果戰皇沒有摧毀要塞附近的恆星系,讓人類軍團獲得了繼續推進的立足點,就算要塞遭到毀滅性破壞,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也不會立即結束,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