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記 【0412 七大作物大豐收】
韋寶倒不是擔心改變歷史之後,他會在被改變的歷史中消失。
現在韋寶已經熟悉了這個世界,這是真實存在的世界,並不是啥幻境,不存在那些玄幻的事兒。
韋寶害怕的點,主要是改變歷史之後的不可控性,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啥事,他在大方向上,心裡有點底。
但是這種小範圍內發生的變化,具體會怎麼樣,可就沒有人告訴他了。
幾百萬遼民的命運,暫且不去想,單單是韋寶決定要去見一見的這個劉興祚,他的歷史,韋寶是清楚的。
在明末清初那樣的動盪亂世中,面對身邊風雲變幻的局勢,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抉擇。
在原本的歷史中,崇禎死後,明朝各地還有數量龐大的明朝武裝勢力,群龍無首,一時間都成為擁兵自重的軍閥。
然而面對洶湧而來的滿清鐵騎,令人悲哀的一幕發生了,這些身受明朝大恩的武將們,幾乎無一例外選擇了降清,對自己的故國沒有絲毫的留戀。
這些可恥的降將中,包括臭名遠揚的吳三桂等三藩,定南王孔有德,大同總兵姜壤,左良玉之子左夢庚,高傑部將李成棟,更早的還有薊遼總督洪承疇,總兵祖大壽等。
總之選擇與清兵死戰到底的武將幾乎沒有,一邊倒地選擇了當漢奸,為敵國效力疆場,對自己的故土同胞舉起了屠刀。
這既是崇禎皇帝的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氣節道德被如糞土一樣踐踏拋棄,這些人眼中只有利益與地位。
滿洲八旗兵於1644年入關之時,可戰之兵滿打滿算不過十來萬人,卻要面對不下百萬的前明武裝勢力和農民軍餘部。
假若這些人同仇敵愾,拼死一擊,滿清入主中原只能是個笑話。然而由於數十萬的前明將士的倒戈,形勢瞬間逆轉,滿清實力大增。
可以說,清朝的天下,一多半是靠明朝降將打下來的。
不過在清朝一方,也曾出過一個叛將,叛清降明,幾乎把皇太極氣死。
這個人就是劉興祚。
萬曆三十三年,少年時代的劉興祚,在努爾哈赤的一次進攻中被擄掠而去,成為後金的一個奴隸。
但因他聰明伶俐,深受努爾哈赤的喜愛,把他抬成旗人,成為一名八旗士卒。
在多次征戰中,劉興祚勇猛善戰,屢立戰功,逐漸被提拔成副將,成為八旗軍中的罕見的漢人將領,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皇帝都很器重他。
從一個奴隸奮鬥成將軍,但劉興祚活得並不開心。隨著年齡漸長,他思念故國之心也愈加強烈。眼看滿清八旗不斷進攻明朝邊境,肆意啥殺搶掠,心中非常反感。偏趕上他所在的正紅旗旗主代善,平素一直歧視欺壓他這個外族人,劉興祚考慮再三,決定出逃,回歸明朝。
1623年,他趁駐守金復二州的有利時機,聯絡明朝登萊巡撫袁可立,策劃帶領二州民眾叛清歸明。
但由於被人告密,計劃失敗。不過努爾哈赤對他信任有加,他也極力分辨自己受人脅迫,因此並沒有過多追究他的責任。
劉興祚並不甘心,他又積極為明朝邊軍通風報信,八旗兵每次出動前,他都會事先傳遞消息。
1628年,劉興祚再也不願苟活偷生,決心歸明。他設下巧計,假裝自焚而死,騙過了來現場查看的滿清官吏,然後隱姓埋名,孤身逃奔明朝的皮島總兵毛文龍。但老母妻兒全部留在了滿清手裡。
皇太極等人不知內情,很同情劉家孤兒寡母,吩咐善待劉家。不料劉興祚歸明後,卻不受毛文龍信任,對他猜疑防範。後來他又到袁崇煥手下,仍然沒人理他。劉興祚苦悶不已。
直到明朝孫承宗主事遼東,他才受到重用,得以統兵征戰沙場,殺敵報國。
可惜的是,在不久後一次遭遇戰中,劉興祚在激戰中被清兵射死。
清兵很多人都認識他,一見是他大為吃驚,就把他屍身運回盛京,交給皇太極。
皇太極才知受了騙,狂怒之下,把他家屬滿門抄斬,只留下一個70多歲的老娘。
可憐劉興祚心向大明,不料卻不受信任,最終落了一個悽慘下場。
一個沒有格局的人只會在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