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謀天下 第六百五十八章:老狐狸也會犯小錯?
事實上,朝廷的大佬們,尤其是外朝的大佬們,基本上個個都是多面手!
內閣暫且不言,清流轉遷自有一套流程,外朝則不然,外朝六部尚書,加上都察院左都御史,並稱七卿。
其實在朝堂之上是有隱形的排名的,排名第一的自然是無可置疑的吏部尚書,外朝之首。
接下來則是戶部尚書和左都御史,算是朝堂之上實權第二重的人物,在接下來才是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這些在七卿當中,地位又再低一層。
至於禮部尚書,是個比較奇葩的官職,若論實權,毫無疑問是七卿當中的末位,但是禮部尚書是七卿當中唯一的清流官職,所以不能單以實權而論。
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官員,進士及第之後,若不能入翰林院成為庶吉士,那麼就會被打發到外朝開始轉遷,吏部尚書算是頂點,但是在此之前,官員必定要在京城六部當中轉遷很久一段時間,才有機會成為吏部尚書。
而成為吏部尚書唯一的標準就是,首先你要是七卿之一!
如孫丕揚便是以刑部尚書升遷為吏部尚書,執掌銓選大權。
也就是說,在成為吏部尚書之前,孫天官早已經在六部轉遷許久,自然也在戶部待過,而且當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戶部侍郎,所以對於孫丕揚對於經濟之事如此熟稔,趙世卿並不意外。
讓他意外的是,這話本不該孫尚書來說啊!
朝廷當中總是有些潛規則的,比如說不要越權,要知道,現在不是在討論要不要用一條鞭法取代礦稅的問題,而是如何用一條鞭法取代礦稅的問題。
若是前者的話,自然在場之人都要表明態度,但是後者,不客氣的說,這是戶部主管的事務。
理應由趙世卿來發表看法,就算是事情棘手,需要所有人來一同討論,也該由趙世卿來提出,而不是由孫丕揚直接開口。
他這樣的行為,就像趙世卿這個戶部尚書,跑到吏部去指點孫尚書,某個官員該安排到哪個官位上一樣,屬於嚴重的越權行為。
若是朝臣盡皆如此的話,那整個朝廷豈不亂套了?
應該說,到了這等地步的人,都清楚這一點忌諱,所以從剛剛諸位大佬表過態開始,就一直是王錫爵和趙世卿相互問答,眾人都識趣的保持著沉默,只待二人討論出個結果來,今天的廷議便應該結束了。
但是奇就奇在,孫丕揚竟然開口了,而且洋洋灑灑的說了一整套方案。
方案是不錯,但是這種行為確實有些犯規矩,故而一時之間,一眾朝臣都有些愣神,心頭也齊齊升起一個熟悉的疑惑,孫天官今兒是受刺激了吧?
「咳咳,此事乃是戶部分管,孫尚書方才所言,也頗有道理,不知大司徒有何看法?」
輕輕咳嗽兩聲,王錫爵有些無奈的開口問道。
孫丕揚的行為是犯了規矩不錯,但這規矩是潛規則,他也不好直接指責孫丕揚,只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將主動權又送回了趙世卿的手中,算是打了個圓場。
「沒什麼看法,大冢宰所言甚是,老夫也以為頗為合適,先以一地推行,也好讓朝廷瞧瞧效果,再行定論!不過這地方卻是須得好好選擇一番……」
趙世卿收斂思緒,卻是笑了笑開口道。
首輔老大人既然出了面打圓場,他也不好不給這個面子,何況方才孫尚書說完之後,就朝著他遞了個歉意的目光,顯然是有所苦衷,並非有意冒犯。
趙世卿也不是什麼氣量狹小的人,順水推舟的就將此事揭過去了。
不過他這最後一句話,卻是引起了眾人的興趣,這第一把刀到底應該選在哪,可是個需要好好討論的話題……
要知道,這施行的地方選在哪,可是跟派誰去息息相關啊!
這一條鞭法既要推行,就必須成功,這算是在場一干大佬的共識,不然的話,他們拿什麼去勸皇帝罷黜礦稅。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次撈政績的差事,自然是都想攬到自己這邊。
「老夫之見,既然是要彌補國庫用度,自然要選個稅賦大的州府,而且須得是產糧大府,不然的話難以看出效果!而我朝稅賦,有半數仰仗東南,其中以蘇州府最重,松江府、嘉興府、湖州府次之,常州府、杭州府再次之,若要選擇,無非此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