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草原崛起 第291章 五帝並立
第291章 五帝並立
周王在開封登基繼承大統的消息傳至江南後,南京留守的勛貴文官和一眾東林黨人,頓時就慌了神。
其實在崇禎退位亡國的詔書傳至南京後,一眾東林黨人就開始上躥下跳,想要擁立新帝在南京即位,與華國劃江而治,延續大明國泎。
其中又以周延儒和錢謙益,這兩位東林大儒跳得最歡,兩人一位是前首輔,一位是前禮部尚書,在江南仕林中都有著無與倫比的號召力。
然而江南並沒有大明的藩王,以錢謙益為首的一眾人,覺得應該將距離最近的武昌楚王,接到南京來登基,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尤其還是這種時候,一天都不能耽擱。
可周延儒等一眾人卻覺得楚王的血脈太遠了,名不正言不順,應該將血脈與崇禎更親近的潞王接過來繼承大統。
結果雙方吵得不可開交,誰也無法說服誰,其實說白了,就是周延儒和錢謙益都想做首輔,都想做從龍首臣。
至於剛剛逃到江北的小福王,則直接被東林黨人忽視了。
雖然小福王和崇禎是堂兄弟,血脈最是親近,可一來福王在洛陽被殺後,崇禎還沒來得及下旨讓小福王繼承王位,導致小福王仍是世子身份。
二是東林黨人和福王在萬曆改立太子一事上,結下了仇怨,幾乎視如水火,加上以世子身份繼任大統,名不正,言不順,所以自然不願擁立小福王。
歷史上鳳陽總督馬士英之所以能力壓東林黨,讓小福王前往南京繼任大統,那是因為拉攏了江北四鎮,握有兵權,這才讓東林黨人不得不妥協。
然而此時江北卻僅有黃得功和劉良佐,關鍵是黃得功還只是參將,劉良佐手中的兵馬也遠沒有歷史上那般強盛,馬士英更是還沒有擔任鳳陽總督。
此時東林黨人自然不願放棄從龍之功,承認周王,畢竟南京才是大明的陪都,於是也顧不了那麼多了,立即就將小福王接到了南京,直接登基。
同樣也草擬了一份崇禎帝傳位的假詔,並指責周王大逆不道,僭越帝位,是闖賊的傀儡,根本沒資格繼承大明正統。
不得不說,南京陪都的地位確實比開封要高,東南黨人的號召力也不是周王和闖王能比的,加上小福王的血脈,聲勢立即就壓倒了周王。
江北各府州縣紛紛倒戈,選擇擁護南京的福王,隆武皇帝,江西浙江,兩廣,福建各地,也都選擇了承認福王為正統。
正所謂凡事有二必有三,南京在周王已經登基稱帝,繼承大明正統的前提下,依然不顧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強行擁立福王為帝,雖然風頭是壓過了周王,但也開了個壞頭,讓大明皇權的權威直線下降。
竟然南京都能擁立福王和開封抗衡,其他地方自然也就能擁立別的番王自己當家作主,何必要聽南京和開封的?
這不占據西北的陳新甲,本就對闖王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滿,只是屈服於周王大明皇帝的身份才不得不上表。
如今見南京方面做了初一,和西北的一眾文武官員一番合計,立即就決定擁立秦王為帝,定都長安,陳新甲為內閣首輔,賀人龍,猛如虎,等一眾武將都被封了侯爵。
而在湖廣追剿張獻忠的楊嗣昌,左良玉等文武官員,所幸也一不做二不休,選擇單幹,擁立楚王為皇帝,定都武昌,楊嗣昌則擔任內閣首輔。
見大明一下有了四個皇帝,成都的蜀王也不幹了,四川的文武官員同樣不幹了,看著四位皇帝先後發來的詔書,直接一把火都燒了,擁立蜀王為帝。
這就使得短短三個月之內,大明一下蹦出來了五個皇帝,分別是占據河南的建興皇帝,占據江南,江西,浙江,福建的隆武皇帝,占據西北的崇仁皇帝,占據湖廣的崇德皇帝,和占據四川雲南的崇興皇帝。
至於兩廣和貴州則是左右搖擺,不知道該承認那個皇帝,直接就懵逼了。
五個皇帝互相指責,大有動兵討伐的架勢,讓北京城的林銳同樣懵逼了,第一時間就將張嫣召到了皇宮。